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5
铭文承载者丰富的历史信息。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西周大盂鼎(下图),为西周早期文物,其内壁铸铭文19行,共291字铭文内容摘译如下:周康王册命盂说,你年幼时就继承了先辈的显要职位,一定要效法你的先祖南公。要辅佐我治理四方,协助我遵行先王的制度治民治疆土。赐给你先祖南公的旗帜,用以巡狩。赏赐给你夷众一千零五十人,要尽量让这些人在他们所耕作的土地上努力劳动。你要恭谨地对待你的职事,不得违抗我的命令。


材料二   秦二十六年铜诏版(下图))的铭文为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的诏书,共5行40字,秦小篆字体。其内容为:“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嫌)疑者,皆明壹之。”


材料三   汉代铜镜铭文内容汇总(部分)

时期常见镜铭
西汉早期“家常富贵”“延年益寿”
西汉中晚期“长宜子孙”“家常富贵”“延年益寿”
新莽及东汉早期“长宜子孙”“家常富贵”“延年益寿”
东汉中晚期“长宜子孙”“家常富贵”“延年益寿”

我们不难发现,表达“长宜子孙”(意为长久地宜于子孙后代舒适的生活)家庭观念的铭文在西汉早期的镜铭中没有出现。到了西汉中晚期,儒家思想逐步占据了统治地位之后,繁衍子孙作为儒家孝亲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在镜铭中集中体现出来。

——图表、文字整理自李泽悦《镜铭所见两汉的社会生活》


(1)结合所学,写出材料一反映出的西周政治制度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制度实行的目的及推行的根据。
(2)大盂鼎按照呈现形式属于___________史料。(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
(3)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为秦朝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措施提供了佐证(从以下各项中选择,填序号)。并分别简要说明这两项措施的作用
①统一文字            ②统一货币            ③统一度量衡            ④统一车轨
(4)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长宜子孙”镜铭在西汉中晚期出现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采取哪一措施而导致的后果。
23-24七年级上·重庆南岸·期末
知识点:分封制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和影响独尊儒术 兴办太学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纵观中国古代史,制度文明不断创新与完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②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③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④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⑤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⑥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


(1)以上文字言简意赅地介绍了西周的分封制。请将语句对应的序号分别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每空只填写一个序号)
周王分封的“对象”是:        ;分封的“目的”在于:        

材料二   



(2)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第一个        封建国家。
(3)与秦朝相比,西汉疆域明显多出哪个部分?西汉管辖该地区的机构是什么?

材料三   




始皇诏文铜权
始皇诏文铜权,被誉为最有政治历史意义的秤砣,上有40字铭文。
铭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百姓)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灋(法)度量则不壹,嫌疑者皆明壹(统一)之。


(4)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补全如图秦朝开创的政治制度示意图。如图反映了汉武帝在政治方面实行的一项措施,请写出该措施的名称。

材料四   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

——《汉书武帝纪》


(5)上述史料记载了汉武帝在思想方面采取什么措施?它的实施有什么深远影响?

材料五   丰台区的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里出土的众多文物中有:




“渔”字铁斧
高16厘米、宽7.2厘米,斧面上有凸起的“渔”字。这是渔阳郡铁官作坊的标志。


五铢钱
直径2.5厘米,出土了百余枚,都是汉武帝及其子昭帝时期统一铸造发行的五铢钱。


(6)依据材料五,写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结合所学说出这些措施的作用。
改革与创新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先秦篇】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最能体现“选贤与能”的制度是什么?“天下为家”又是指哪一制度?“图1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制度产生的作用。

【秦朝篇】

图2

图3 秦二十六年铜诏版

(甘肃省镇原县博物馆藏)


铜诏版的铭文为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的诏书,共5行40字,秦小篆字体。其内容为:“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候,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馆,法度量则不壹歉(嫌)疑者,皆明壹之。”

(2)结合图2回答,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创立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又创立了哪一地方制度,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结合所学,指出图3为秦朝____和____措施提供了佐证(从以下各项中选择,填序号)。
①统一文字   ②统一货币   ③统一度量衡   ④统一车轨

【西汉篇】

材料二   汉武帝执政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了辉煌的“西汉盛世”,汉武帝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诸多首创精神和积极的治政态度⋯⋯他两次派遣使团出使西域,最终凿通西域,建立起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丰富和充实了华夏文明。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方面推行的具有首创精神的措施。
(4)材料中“凿通”西域的是谁?写出“陆上要道”的名称,并说明开辟这条“要道”产生的重要意义。

【北魏篇】

材料三   北魏统治者面临着这样一个严峻的问题:曾经一度统一北方的前秦在淝水之战失败后迅速崩溃,北魏应如何巩固统治,而不至于重蹈覆辙,从道武帝到太武帝,都在为此而努力,矛盾的焦点集中在改革鲜卑旧俗和加速汉化上。在这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是文明太后冯氏和孝文帝拓跋宏。

——樊树志《国史概要》


(5)根据材料三、概括北魏统治者为巩固统治而面临的矛盾焦点体现在哪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采取了哪些具体汉化措施。
(6)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创新的认识。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