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245日上午,在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桥山祭祀广场,壬寅(2022)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拉开序幕。34通鼓声象征着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以及海内外中华儿女崇敬初祖的共同心声,9响钟鸣代表了中华民族传统礼仪的最高礼数,身着各族服饰的少年儿童齐声吟唱《黄帝颂》,表达了全体中华儿女对人文初祖轩辕黄帝的无限景仰和感恩之情。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内外华人清明齐聚祭拜炎帝和黄帝的原因。

材料二   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摘编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科书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争霸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产生的重大影响。

材料三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古风》组诗中的诗句,描述了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气势。

——摘编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科书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王扫六合”的时间以及历史意义。
(4)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要求,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大力推行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请指出任意两方面的具体措施及其作用。
23-24七年级上·四川广安·期中
知识点:炎帝与黄帝春秋争霸的评价秦朝的建立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和影响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各民族在不断融合中逐渐形成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疆域不断扩大。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诸侯国”的出现与西周实行的哪一政治制度有关;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争霸在当时产生的积极影响。

材料二   两晋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

——摘编自《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上册

(2)根据材料二、指出民族迁徙的大致方向;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人口迁徙的主要原因;概括汉族南迁对江南地区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   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生活。他们向汉人学习农业技艺,逐渐将原来从事畜牧业生产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还学习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十六国北朝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北朝后期,我国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各民族不仅在经济上密切交往,在文化上的交流也日益频繁。西晋时,内迁各族大多使用汉语;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更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在民族心理上,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思想感情日益沟通,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这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摘自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

(3)根据材料三、概括魏晋以来民族融合的具体表现。指出各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有何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请谈谈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民族共同体意识?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