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7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自古以来,各行各业人才辈出,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社会急剧变化。这一时期是哲人辈出的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兴盛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围绕这些问题,诸子各派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争鸣辩论,为后世留下了一座极为丰富的、珍贵的思想宝库。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材料三


               图三:孟子                                                            图四:荀子
(1)根据材料一,指出“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及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图一、图二所反映的历史内容,并指出其发展趋势。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图三、图四人物的思想主张。
23-24七年级上·广东阳江·期末
知识点:孔子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战国百家的代表及其主张独尊儒术 兴办太学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图三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是哲人辈出的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兴盛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诸子各派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争鸣辩论,为后世留下了一座极为丰富珍贵的思想宝库。

——《中国历史》

材料三: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五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四: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1)材料一中图一人物是谁?,分析图一人物被称为“万世师表”的原因是什么?图一和图三的两位人物在治国主张方面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3)材料四中汉武帝听取董仲舒的建议,采取了什么措施?,其目的是什么?
(4)以上四则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什么趋势?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