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1
古今中外,无数次变革成为推动历史车轮前进的动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人小国寡民僻居西部,面对东部的广土众民,不能不设计一套统治机制……这一封建制度,包括两个要素:一是分封子弟与亲戚,在紧要的地点戍守,彼此援助,构成一个庞大的控制网络;二是笼络不同文化的族群,寻求合作……周人分封的子弟,通常住在封国城市内,谓之为“国人”。封地所在的一些本地族群,住在城外或自己的城市内,其首领与上阶层则与封君及国人互通婚姻。

——摘编自许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   商鞅变法的首要任务就是促进农业生产……商鞅制定新的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不论是贫民子弟还是权贵,要想获得封赏,就要努力立军功……每个百姓都要进行登记,采取连坐法,让百姓之间相互监督。

——摘编自《“商鞅变法”究竟做了什么?让弱小的秦国一步登天》

材料三   “文化整合”是文化变为整体的或完全的过程……秦汉的建立正是春秋战国以来中国文化不断整合的结果……秦朝实施一系列强化国家统一的政治变革,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国家政体……秦亡后,汉代统治集团建立大一统国家模式。

——摘编自冯天瑜、杨华、任放《中国文化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统治机制”的名称。分析这一制度的历史作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
(3)依据材料三、指出春秋战国以来中国文化不断整合的结果。简述秦朝“政治变革”的影响。
23-24七年级上·甘肃白银·期末
知识点:分封制商鞅变法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中国”观念的产生,经历了由多元并存到趋于一体的十分漫长而复杂的历史发展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西周初年。“中”指居中集众之旗,引申为中心、中央;“国”指执戈捍卫之城,进而指称军事、政治中心地。“中国”初义是“中央之城”,即周天子所居京师,与“四方”对称。

——摘编自冯天瑜《“中国”的古今演绎》

材料二   “文化整合”是文化变为整体的或完全的过程。秦汉帝国正是春秋战国以来中国文化不断整合的结果。追求国家统一,整合多元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还只是哲人的思想和社会趋势,这种思想与社会趋势到秦汉方变成制度性实现。秦朝实施一系列强化国家统一的政治变革,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国家政体……秦亡后,汉代统治集团建立大一统帝国模式。

——冯天瑜、杨华、任放《中国文化史》

材料三   汉代的“大一统”思想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统一思想,建立国家意识形态,通过文化的一统实现政治的一统;其二是维持中华民族领土的统一,通过地域的一统实现民族的一统。文化的统一和地域的统一,都是形成共同民族认同的重要前提。

——张践《儒家“大一统”思想是中华民族统一的政治基础》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一词最初的含义及周天子统治“四方”的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春狄战国以来中国文化不断整合的结果。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朝“政治变革”的影响。
(3)材料三中,汉代“大一统”思想包含哪两方面内涵?请选取其中一个方面,列举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制度篇】

材料一   由远古“天下为公”的禅让制演变成后来父位子承的“天下为家”的世袭制对解决王位的继承问题是有其优越性的,这至少可避免因对先王后代的杀殉而造成的社会动乱及人口减少。另外,“为王不贤”是导致夏、商和周亡国的主要原因。而“以个人意志取代众人的意志”的王位世袭制则是导致“为王不贤”的关键。

——《中华文化常识速读》

材料二   周国小国寡民僻居西部,面对东部的广土众民,不得不设计一套统治机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制度。这一封建制度包括两个要素:一是分封子弟与亲戚,在紧要的地点成守,彼此援助,构成一个庞大的控制网络;二是笼络不同文化的族群,寻求合作。

——《万古长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三   作为战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取得大的成功。变法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转型。废除了旧的经济、政治制度,建立了全新的经济、政治体制,从而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中国古代史稿》

材料四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据材料一,概括王位世袭制的优缺点。
(2)材料二中“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制度的作用。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商鞅变法中“废除了旧的经济制度,建立新的经济体制”的措施。材料中作者认为商鞅变法“取得大的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是哪一制度?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