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22
政治上的创新和改革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摘编自部编人教《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秦汉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时期,奠定了大一统的国家治理基本模式。

——摘自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秦始皇汉武帝
政治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实施①,削弱诸侯国势力
经济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统一铸币,盐铁官营
思想文化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材料四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五   魏主下诏:“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如语音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司马光《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是西周时期哪一项制度?根据材料指出西周实行这一制度的作用。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被分封的宗亲和功臣需要承担什么义务?
(2)史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多种类型。材料二是属于哪一类型的史料?材料二反映出秦朝实行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根据所学知识说出丞相职能是什么?
(3)将上表①②处补充完整。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秦汉时期的政治特征。
(4)材料四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一次变法?材料五是“魏主”的哪次改革?材料中“北语”、“正音”体现了他的哪一项改革措施?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从这些改革中得到哪些可借鉴的经验?
23-24七年级上·广西防城港·期末
知识点:分封制商鞅变法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国家制度的创新

材料一:①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②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③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④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⑤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⑥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依据材料一,将与划线部分对应的内容序.号.分别填写在下图的横线上。

材料二:

秦实现统一后,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 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在地方上,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将示意图补充完整。

材料三:汉武帝时期部分施政措施

①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影响深远。

②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

③兴办太学,以儒家的经学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

④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府库因而大大充实,财政状况有了显著改善。

⑤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使其成为当时唯一合法的货币。

⑥汉武帝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夺爵者达106人。

(3)将材料三的史实与以下观点相对应。(填序号,每空多选、错选不得分)提高儒学地位增加朝廷财力加强中央集权?

材料四: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历史上统一的时间约占三分之二,分裂约占三分之一。分裂时期各地政权的首领,都以“一统江山”为己任,而少数民族首领亦以“混一六合(统一天下),以济苍生”为目标。两汉、西晋、隋、唐、元、明、清等统一国家,都是在进行或长或短的统一战争后而建立的。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不仅奠定了中国历代疆域的基础,开辟了实现祖国统一的道路,而且确立了历久弥新的中华大一统传统。

——摘编自彭年《大一统:适乎历史之潮流合乎民族之需要》


(4)依据材料四,分析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政治制度是实现社会治理的手段。国家制度的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①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②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③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④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⑤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⑥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

——摘自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依据材料一,将对应的内容序号填写在下图的横线上。
目的:________;依据:________;对象:________;义务:_______

材料二:苟(如果)可以强国,不法(沿用)其故(旧的法度);苟可以利民,不循(遵守)于礼(旧的礼制)。

——《商君书·更法》

(2)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为实现这个目的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措施以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秦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4)围绕材料三《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自行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
例如:问:秦统一后,在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其中掌管监察事物的是什么官职?
答:御史大夫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