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11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是革故鼎新、辉光日新的文明,静水深流与波澜壮阔交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帝被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在黄帝时代,驯养和使用牛、马,发明车、船,学会打井、养蚕缫丝;制作冠冕、衣食,设官治民,并设左、右大监监于万国;给事物、社会各等级命名;发明文字,制定历法和甲子。黄帝文化不断发展,逐渐演变为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象征。

——摘编自《张茂泽:黄帝陵祭祖为何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精神纽带?》

材料二   这个时代,弥漫战火和烽烟、在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开创的伟业中,都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推手——诸子的学说。先秦诸子的论战,使周朝迸发出无限的活力和魅力,更促进了中国政体、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摘编自《春秋战国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名人为何影响了两千多年?》

材料三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秦汉时期开创的一系列制度,为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沿袭。汉承秦制,但有因革是指汉代并非简单完全地模仿秦制,而是在总体框架上继承了秦制。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帝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秦诸子的论战”形成的局面。分析这一局面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朝在总体框架上继承秦制的名称。
23-24七年级上·甘肃定西·期末
知识点:炎帝与黄帝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春秋战国时期,经过长期的争霸和兼并战争,秦国最终成为实力最强大的国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尽管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各地区....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融合,为秦汉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诸子心系天下,百家新说迭出,汇聚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摘自《战国策》

材料三:……长期以来,我国封建社会,以高度发展经济、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而且能有效地抵制外来侵略,保持国家的独立,这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的开创之功,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材料一中“这一时期”是哪一时期?根据材料一,归纳“兼并战争”的影响。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源头活水”的来源。
(2)材料二中“商君治秦”是指历史上哪一重大改革事件?为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商君采取了怎样的具体措施?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诸侯畏惧”的原因是什么?(不得照抄原文)
(3)根据材料三,结合具体史实,从经济、文化方面说明“秦统一的开创之功”。
秦汉中国能熔铸为坚实的整体,乃是基于文化、政治、经济各项的“软实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国崛起后获得对诸国的支配地位,并且能最终成功地缔造一个统一的帝国,依靠的是两个方面的发展。第一,在商鞅的领导下,秦国的改革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改革把国家所有成年男子统计在册,发动他们服兵役,使整个国家管理的各个方面都致力于发动和支持国家的武力征服。第二,秦国成功地把权力集中到统治者个人手中,这在诸国中是独一无二的。

——《哈佛中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实现统一的意义。

材料二:百代皆行秦政制。

——毛泽东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朝创立的政治制度名称叫什么?秦朝创立这一政治制度,采用的是战国末期谁的思想主张?

材料三:这位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国。他废除了所有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任命,并向政府负责的官员。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新皇帝”是谁?为巩固统治,这位“新皇帝”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此地方行政制度有何影响?

材料四: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是如何“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的?

材料五:张骞出使西域后,一队队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他们越过崇山峻岭,将中国的养蚕、缫丝、冶铁、造纸、凿井、灌溉等技术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将那里的葡萄、核桃、石榴、蚕豆、黄瓜、芝麻、无花果等食品带到我国,还有狮子、犀牛、良马等动物,也传进了我国。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由于吸收了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摘自万翰等编著《世界五千年》


(5)材料五中所说的“商贸大道”后来被称作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条通道在东西方交流中的作用。
(6)结合以上材料,归纳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
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第一个大一统时代,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众多方面颇多创建,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在平定六国的基础上,对周边地区施行政治控制,不仅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摘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度量衡制度是非常混乱的,各国度量衡的长短、大小、轻重不同,单位不同,进位也不同,计量单位很不一致。例如量,秦国以升、斗、桶(斛)为单位,齐国以升、豆、区、釜、钟为单位。又如衡的斤以下单位,秦国有两和铢,楚和魏则有锊(锾),魏国又有大于斤的镒。……度量衡的诸多不同严重桎梏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佟洵、王云松主编(国家宝藏》

材料三 中国历经沧桑,民族认同始终如一,而且越是历经磨难、遭遇坎坷,越是增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自我意识和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形成这一鲜明特性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历史上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大一统”思想的潜移默化。……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下令李斯等人进行文字的整理和统一工作,实现了“书同文”。……汉代儒者继承先秦儒家“大一统”思想,重视揭示《春秋》中有关“大一统”的微言大义……董仲舒宣扬“大一统”为“天地之常经”,汉武帝采纳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在大一统社会政治环境下,司马迁撰著的《史记》,不但重视反映大一统政治格局的历史,而且对于汉朝的“海内一统”和国家强盛给予热情颂扬。

——摘编自黄朴民《“大一统”原则规范下的秦汉政治与文化》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统一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推行的制度。概括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描述的现象是怎样结束的。这一变化对人民生活有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分析“大一统”思想的影响。秦汉统治者是如何体现“大一统”的时代精神的?用材料三中的信息加以说明。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