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历代备边多在西北……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聚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

——李鸿章《筹议海防折》

材料三   “甲午战争出人意料的结局,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加大侵略中国的胃口。欧美列强看见东方刚刚崛起的小国日本打败了中国,便认为这个东方巨人已经躺在‘死亡之榻’上,瓜分这个巨人的‘遗产’的时机已经到来……”。

——张海鹏《甲午战争的历史影响》


(1)根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A、B两处领土是在哪场战争中被割占的?从内因角度分析,近代中国领土沦丧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李鸿章关于边疆治理的观点,试举一例“中国近代边疆危机”的具体史事。
(3)根据材料三,说出甲午战争后中日双方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午战败后列强是怎样“瓜分这个巨人的‘遗产’的”?
23-24八年级上·四川攀枝花·期中
知识点:俄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马关条约、瓜分狂潮美、日侵略台湾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南京条约》到《北京条约》,外国侵略者把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在中国身上,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受到了严重侵犯,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外历史纲要》

材料二   “甲午战争出人意料的结局,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加大侵略中国的胃口。欧美列强看见东方刚刚崛起的小国日本打败了中国,便认为这个东方巨人已经躺在‘死亡之榻上,瓜分这个巨人的‘遗产’的时机已经到来……”。

——张海鹏《甲午战争的历史影响》

材料三   “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落或已丧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有无限蓬勃生气……至于中国所有之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彼等之败,只是由于武器不良之故……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之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拳乱笔记》

材料四   又有说欧美共和的政治,我们中国此时尚不能合用的……我们中国的改革最宜于君主立宪,万不能共和。殊不知此说大谬……且世界立宪,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称为真立宪。同一流血,何不为直截了当共和……

——孙中山在东京留学生欢迎大会上的演讲词

材料五   1919年《新青年》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义务教育教科书

(1)史料实证:分别从《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内容中各举一例史实证明“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受到了严重侵犯”这一观点。
(2)甲午战败后,列强是怎样“瓜分这个巨人的‘遗产’的”?
(3)瓦德西的“拳乱”指的是哪一事件?这一事件提出的口号是什么?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完全殖民地的原因。
(4)依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孙中山提出的理想目标是什么?
(5)结合所学回答,李大钊思想的变化。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