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图2

材料二   周王室的亲戚一旦取得了他们的土地,立刻互相疏远和进行战争,而天子则无力阻止他们。……秦始皇把全国分成36郡,每个郡又分成数目不等的县。所有这些(郡县)官员都由中央任命,并接受固定的俸禄,他们的职位不是世袭的,随时可以罢免。……此后,这个制度成了后世王朝的典范。

材料三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民知所从矣。”

材料四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公元前124年在京城设立太学,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所有完备规章制度的学校。太学以儒家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为教材,教师则由儒学博士担任。由于适应国家培养官吏的需要,太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加。儒生们开始大量进入政权体系,中国封建时代的统治思想逐步巩固起来。

材料五   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1)材料一中秦统一后的文字字体和货币造型分别是什么?
(2)指出材料二中秦始皇实施的地方行政制度名称,并依据材料二写出该制度的优势。
(3)材料三中,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4)根据材料四回答,汉武帝创办太学的目的是什么?
(5)材料五反映了西汉初期出现了什么问题?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6)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秦汉时期采取上述措施有何作用?
23-24七年级上·江苏盐城·阶段练习
知识点: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和影响王国问题的解决独尊儒术 兴办太学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如何管理国家,特别是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历代帝王很重视的一个问题。请认真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在周朝时期是周王室把疆域土地划分为诸侯的社会制度……国家土地不完全是周王室的,而是分别由获得封地的诸侯所有,他们拥有分封土地的所有资源和受益,只需向周王室缴纳一定的进贡即可尽义务。


(1)材料一中“周王室把疆域土地划分为诸侯的社会制度”指的是什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诸侯要对周天子尽哪些义务?

材料二:“在行政体制上,(秦始皇)废除地方分权的封建制……在地方建立直属于中央的郡、县两级行政区划。起先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以后又增至四十余郡”。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2)材料二反映出秦朝在地方建立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3)从材料三中你能找到汉高祖分封子弟到外地做诸侯的目的吗?汉武帝为了巧妙削弱诸侯王封国势力,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四: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班固《汉书》


(4)材料四中的“臣”指的是汉武帝的哪一大臣?他提出什么措施,加强对臣民的思想控制?
(5)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秦汉时期统治者采取这些措施的作用。
秦汉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发展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王室的亲戚一旦取得了他们的土地,立刻互相疏远和进行战争,而天子则无力阻止他们。……秦始皇把全国分成36郡,每个郡又分成数目不等的县。所有这些(郡县)官员都由中央任命,并接受固定的俸禄,他们的职位不是世袭的,随时可以罢免。……此后,这个制度成了后世王朝的典范。

——崔瑞德 鲁惟一《剑桥中国秦汉史》

材料二   汉承(继承)秦制,有所损益(减少和增加)。刘邦建立西汉后,分封了一些诸侯王,随着经济的发展,诸侯王的势力也膨胀起来。……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后,借机收回了诸侯王的军政权力。

材料三   这一措施既不用火烧,又不用活埋,却比活埋、火烧厉害十倍。他不像秦始皇那样,盲目地毁灭文化,而是利用权力把对专制统治者有利的文化抬举到一尊的地位,把于其不利的文化指为邪说而皆绝其道。这是汉武帝的高明之处。

——摘自尚斌《中国儒学发展史》


(1)指出材料一中秦始皇实施的地方行政制度名称,并写出该制度的优势。
(2)材料二中历史学家认为“汉承秦制”,但是也有不同和创新,这种不同和创新在西汉地方监察制度方面的具体表现是什么?为解决材料中出现的“诸侯王势力膨胀”的问题,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3)根据材料三,分别指出秦始皇“火烧”“活埋”与汉武帝“皆绝其道”“抬举到一尊”的措施,两者有何共同目的?
(4)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归纳秦汉时期的历史发展特征。
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如何管理国家,特别是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历代帝王很重视的一个问题。请认真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在周朝时期是周王室把疆域土地划分为诸侯的社会制度⋯⋯国家土地不完全是周王室的,而是分别由获得封地的诸侯所有,他们拥有分封土地的所有资源和受益,只需向周王室缴纳一定的进贡即可尽义务。

材料二   “在行政体制上,(秦始皇)废除地方分权的封建制⋯⋯在地方建立直属于中央的郡、县两级行政区划。起先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以后又增至四十余郡”。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   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奉兵夺取皇位。

材料四   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在地方,将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域,成为“十三州部”,每个州部派刺史一人,负责监督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强。


(1)材料一中“周王室把疆域土地划分为诸侯的社会制度”指的是什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诸侯要对周天子尽哪些义务?
(2)材料二反映出秦朝在地方建立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3)从材料三中找到汉高祖分封子弟到外地做诸侯的目的。
(4)根据材料四,概述这是汉武帝实行的什么措施?
(5)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秦汉时期统治者采取这些措施的作用。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