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日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一不朝者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二   于是以鞅为大良造……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   汉初,在实行秦朝制度的同时,分封了一些王国。诸侯王权力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到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彻底实行了。封建政体反动的余波,至此才算解决。

(1)材料一所反映的是哪个朝代的什么政治制度?
(2)材料二所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哪一国家的重大历史事件(写国名)?当时该国国君是谁?在这一变革下,该国对地方的管理采取什么制度?
(3)材料三中,廷尉李斯认为“置诸侯不便”,建议秦始皇实行什么制度? 有何历史意义?
(4)材料四中,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来消除地方诸侯对中央政权的威胁?效果如何?   
(5)综合以上材料,你对农业发展的认识。
23-24七年级上·重庆丰都·期中
知识点:分封制都江堰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王国问题的解决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子·告子》记载“天子适(到)诸侯,日巡狩(巡行视察)……请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降)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派军队去讨伐)。

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诸侯王的后代)疏远,相攻击如仇雠(相互攻击如同仇人一般),谢侯更相诛伐(攻击讨伐),周天子弗(不)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是非常容易控制的),天下无异意(没有二心),则安宁之术(方法)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偃(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嫡长子继立为君),余(其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仁爱孝亲之道就得不到显示),愿陛下令诺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把他的土地分割给子弟)。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共国,不削而稍弱矣。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该制度确立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
(3)材料三反映了主父偃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这一建议被采纳后起到了什么作用?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