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3
秦汉时期,中华民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统治者为了维护国家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是,中央集权和地方割据间的斗争依然存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7年9月17日至11月30日,“秦汉文明”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盛大展出。这是展览解说词节选公元前221年,“六王毕,四海一”,秦王嬴政以赫赫雄师统一中国,自称“始皇帝”,拉开了中国历史上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恢弘序幕。


       秦朝立百官之职,通过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度量衡等措施以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①汉朝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秦朝创立的各项制度的同时,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对外交流等领域改革创新,取得巨大成就。②四个多世纪的经营与沉淀,使秦汉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至关重要的开创与变革时期。③
(1)依据材料一,列举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至少3条。依据材料一,找出汉朝和秦朝制度之间的关系。

材料二:秦灭六国后,在咸阳的宫殿中发生了一场激烈的辩论。



(2)材料二中,“大臣甲”建议实行什么制度?效仿的是以前哪个朝代?材料二中,“大臣乙”建议实行什么制度?理由是什么?秦始皇最终采纳了谁的意见?

材料三:刘邦建立西汉后,分封了一些诸侯王。西汉初期,全国约有 54 个郡,各诸侯王的封国就占了 39 个郡,归西汉中央政府统辖的只有 15 个郡。这些诸侯国“自为法令,拟于天子”,甚至杀死中央政府派来的官员。

——摘编自林剑鸣《中国断代史系列·秦汉史》


(3)材料三反映出西汉初年面临什么问题?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它诸子都可以在王国范围内分到封地,作为侯国,隶属于中央政府控制的郡。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


(4)问题四:依据材料四,概括汉武帝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
(5)有人认为,分封制更有利于国家统治;也有人认为中央集权制度更有利于国家统治。对此,你怎么看?请阐明观点,列举2个史实并加以论述。
20-21七年级上·广东深圳·阶段练习
知识点:分封制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和影响王国问题的解决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2017年9月17日至11月30日,“秦汉文明”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盛大展出。

材料一   展览解说词节选公元前221年,“六王毕,四海一”,秦王嬴政以赫赫雄师统一中国,自称“始皇帝”,拉开了中国历史上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恢弘序幕。

秦朝立百官之职,通过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度量衡等措施以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汉朝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秦朝创立的各项制度的同时,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对外交流等领域改革创新,取得巨大成就。四个多世纪的经营与沉淀,使秦汉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至关重要的开创与变革时期。


(1)依据材料一,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得出的,在括号内划“正确”;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括号内划”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的,在括号内划“○”。
①秦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开创与变革时期。
②秦始皇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③秦朝采取多种措施,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④汉朝照搬秦朝创立的各项制度,没有变化。
⑤汉武帝实行了盐铁专卖政策。

材料二   展览中的部分文物




展览入口处的秦始皇兵马俑


秦铜诏铁权


西汉金缕玉衣
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帝陵博物馆藏出土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城区,甘肃省博物馆藏出土于河北省满城汉墓,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2)请你说明“秦汉文明”展选择将秦始皇兵马俑放在展览入口处的原因。
(3)秦铜诏铁权是秦统一度量衡的证物,请具体指出它是度、量、衡三者中的哪一个?简述秦朝统一度量衡的意义。
(4)金缕玉衣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此玉衣的主人是河北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共用玉片2160块、金丝约700克,体现了西汉时期诸侯王强大的实力。针对王国对中央的威胁,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取得了怎样的结果?
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禹传子,“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1)材料一体现了古代政治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秦王扫六合》


(2)材料二中“秦王扫六合"是指什么事情?你认为这件事与春秋战国的诸侯纷争相比,有什么进步意义?”。

材料三: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3)根据材料三,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频繁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基于以上认识,秦始皇在中央和地方创立了什么制度来管理国家?

材料四:如图。



(4)材料四反映了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什么措施?分别写出其意义。

材料五: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的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时代。


(5)根据材料五指出,翦伯赞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材料六:汉武帝当政时期,西汉王朝达到空前的繁荣阶段,秦以来的大一统局面得到进一步发展。


(6)材料六中“繁荣阶段”的出现得益于汉初实行的什么政策?汉武帝为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局面,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在思想方面采用了谁提出的什么建议?

材料七:建武六年,光武帝刘秀下令精兵简政,提出一系列政策,一次就裁并了400多个县,约相当于当时实际控制县数的三分之一;后又“吏职减损,十置其一”,即大约减少了当时官员的十分之一,达数万人之多,第二年,又大量复员军队。……

——译自《后汉书光武帝纪》


(7)根据材料概括光武帝刘秀为巩固统治而采取的措施。此后,东汉出现了怎样的社会局面?
秦汉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统一后的秦朝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一套新的政治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皇帝之下设的中央政权机构则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上,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二级行政机构,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郡的长官称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各级官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材料二:实行郡县制,首先是由秦朝政治制度和行政制度的特点决定的。长期采用官僚制使贵族势力不断地削弱,庞大的官僚集团也拒绝分封制。其次,实行郡县制可以加强秦朝对六国故地及边远地区的管理,由于郡县的集权特征和其军事性质能够很好地调动一切资源,能有效地组织军事力量镇守边关,进而巩固统治。

——黄栋法《综论秦国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原因》

材料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诸子皆在王国范围内分到封地,作为侯国,由汉廷定封号。武帝把大的王国分为若干个小侯国,封国越分越小,不再成为中央政权的威胁。

——库晓慧《从汉初郡国并行制的演变看中央集权的逐步加强》

材料四:西汉中期,中央统辖的郡县越来越少,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汉武帝在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把全国分成了13个州部,中央在每个州设立专职监察地方官员一名,监察官每年八月巡视所辖区域,考察吏治、奖惩官吏、决断冤狱……一种制度积久而成。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用书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朝建立后,地方行政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反映了汉武帝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4)材料四反映出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建立了什么制度?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秦汉地方政治制度变化的共同作用。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