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8
在多灾多难的近代中国,许多仁人志士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建立一个近代化国家而进行不懈地努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对西方军械、技术和外交的模仿是一种浮于外表的现代化姿态;西方文明中的精华所在——政治体制、社会理论、哲学、艺术和音乐——全然没有触及。从历史的眼光看,它充其量不过是清王朝国运持续衰落中的一缕回光返照而已——犹如“秋老虎”最后的炎热一般。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民权乃公理,宪法实良图。此是因时药,真为救国谟(谟:计谋,策略)。光明布宗旨,感激为驰驱。圣主犹无恙,苍苍意岂无。

——康文佩《康南海先生年谱续编》

材料三   在辞去临时大总统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接下来最切实的举措,就是发展实业,改善民生。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1)料一中,“它”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作者对此事件持什么样的评价态度?他的理由是什么?
(2)材料二表明,康有为的主张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两个主义”是指什么?为何当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己经实现”了?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近代化探索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历程?
23-24八年级上·广东广州·期中
知识点:洋务运动的评价戊戌变法的经过中华民国的创建 辛亥革命的影响和意义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中国梦”是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几多教训,几多启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摘自《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日本以变法而强大,中国如果不变法,将会因守旧而灭亡。

——摘自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   在辞去临时大总统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接下来最切实的举措,就是发展实业,改善民生

材料四   1915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说:“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为了“自强”提出了什么主张?洋务派又是怎样把它付之实践的?
(2)材料二是近代中国哪个政治派别的主张?他们的主张比洋务派有了哪些进步?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两个主义”是指什么?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的依据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科学与人权并重”的思想产生于哪一运动?该运动有何影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