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1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每人需要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材料二   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这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的那样惨,条件又订的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我还记得甲午战败的消息传到我家乡的时候,我和我的二哥曾经痛哭不止。

——吴玉章《辛亥革命》

材料三   本年夏间,拳匪构乱,开衅友邦,朕奉慈驾西游,京师云扰。……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摘自“上谕”(1901214日)

(1)根据材料一,请你判断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亡国条约”和“东方小国”各指什么?
(3)材料三中的“本年”发生了什么事件使“朕奉慈驾西游”?这一事件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
22-23八年级上·宁夏石嘴山·期末
知识点:鸦片战争的背景马关条约、瓜分狂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每人需要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材料二: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

材料三: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这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的那样惨,条件又订的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我还记得甲午战败的消息传到我家乡的时候,我和我的二哥曾经痛哭不止。

——吴玉章《辛亥革命》

材料四:190223日,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此前两天慈禧太后接见各国驻京公使的情况:太后进屋后一把抓住康格夫人(美国公使夫人)的手,说进攻使馆区是一个错误,这是一个沉痛教训,大清国从今以后会成为外国人的朋友……

(1)根据材料一,请你判断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条约的签订?

(3)材料三中的“亡国条约”和“东方小国”各指什么?

(4)材料三中“亡国条约”的签订对当时中国社会性质有何影响?

(5)材料四中“成为外国人的朋友”是哪一条约的反映?其实质含义是什么?

(6)通过上述史实的学习,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英国通过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英国历史学家马士则在《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中写道:“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可是它并不是为了维持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20年,并且要决定西方和东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斗争的开端。”

材料二   辛亥革命老人吴玉章在回忆录中写道:“我还记得甲午战败的消息传到我的家乡(四川荣县)的时候,我和我的二哥曾经痛哭不止。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这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然被东方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马关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材料三   1900年,西方列强悍然发动了共同侵略中国的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空前屈辱的《辛丑条约》。1901年初,掌握清政府实权的慈禧太后借光绪帝之名下诏,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1)依据材料一指出,马士认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什么。这一看法是否揭示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实质?为什么?
(2)材料二中的“东方小国”是指哪一国家?列举一例说明《马关条约》“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
(3)材料三中“共同侵略中国的战争”是指什么战争?慈禧太后的言论说明了什么问题?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严重影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