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31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有利于水稻和小麦种植的土地相对太缺乏了,从这个角度看,哥伦布大交换是很大的恩惠,中国迫不及待地接收了它,原来不能种植水稻和小麦的土地,可以种植甘薯等作物。甘薯、玉蜀黍、大花生、烟草、辣椒、菠萝、腰果、树薯(木薯),所有这些都流入福建、广东,并逐渐传播至中国各地。这一切都成为了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谁能想象,若没有成堆的辣椒,今天的川菜会是什么样子?

——《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中国迫不及待地接收”的原因是什么?中国最早的物种交换是在什么事件后开始的?实现“哥伦布大交换”依赖中国哪项文明?

材料二:一位日本历史学家这样宣称:“在我们的文明中,任何看起来本质上属于日本的东西,实际上都是“舶来品”。早在6世纪,就出现了一个中国的日本,……日本具有非常明显的可塑性,它把借来的许多东西转化成自己独特的文明。

——《文明史人类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2)根据所学知识,请用史实说明日本文明实际上都是“舶来品’”?概括日本文明的特点。

材料三:1788年,革命的百年纪念近了,英国人开始仔细审视英国政治的现状。大洋的另一边,托马斯·潘恩于1776年1月发表《常识》主张美国人为维护天赋权利而反抗,不仅是权利,而且是使命。美国人学到的这课,当然没有在大西洋这边被人忽视,特别是没有被那些一直评论美国独立战争的人忽视。

——《英国史:帝国的命运》

(3)材料三中的“革命的百年纪念”指纪念什么?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潘恩的主张。

材料四:我们不应夸大仁慈的专制君主贯彻启蒙运动的种种学说所取得的实效,因为直到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时,启蒙运动才大大地影响了欧洲的大众。但在1789年以前,在英国的十三个殖民地已爆发了一场革命,这场革命提供了将新学说付诸行动的一个实验性的示范。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大革命和启蒙运动之间关系。
(5)综合上述材料,作为中学生的你如何看待不同的思想文化?
22-23九年级上·安徽淮北·期末
知识点:陆上丝绸之路古代日本《独立宣言》的发表法国大革命的背景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历史的发展,人类的进步,都离不开文明的交流和互鉴。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材料一   中国有利于水稻和小麦种植的土地相对太缺乏了,从这个角度看,哥伦布大交换是很大的恩惠,中国迫不及待地接收了它,原来不能种植水稻和小麦的土地,可以种植甘薯等作物。甘薯、玉蜀黍、大花生、烟草、辣椒、菠萝、腰果、树薯(木薯),所有这些都流入福建、广东,并逐渐传播至中国各地。这一切都成为了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谁能想象,若没有成堆的辣椒,今天的川菜会是什么样子?

——《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哥伦布大交换”在中国起了什么作用?中华文明对“哥伦布大交换”做出了什么贡献?

材料二   东亚国家大量吸收中国文化,是在唐室中衰以后,由此可见,中国文化的价值并非完全依附国力对外传播。一些东亚国家把唐代的经书作为士大夫的必读书,其典章制度几乎完全由中国移植而去,城市的格局也仿照长安的市坊制建立。

——《东亚文化圈》


(2)材料二中“中国文化的价值并非完全依附国力对外传播”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受唐文化影响较大的一个东亚国家,并说出唐朝与这个国家往来的具体史实一例。

材料三   法国启蒙运动的开拓者伏尔泰不仅很好地继承了本国16世纪人文主义的传统,而且,中国文化和英国文化也使他受益良多。他推崇中国儒家学说,对孔子尊崇有加。他说:“孔子只诉于道德,不宣传神”。……一句话,伏尔泰重视中国文化,完全是为了“为我所用”,借中国文化表达自己的启蒙思想。……伏尔泰还极力推崇英国的政治制度,说“英国是世界上抵抗君主达到节制君主权利的唯一的国家。

——《重读伏尔泰》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伏尔泰继承的“人文主义的传统”是哪场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他所推崇的英国政治制度是什么?

材料四   我们不应夸大仁慈的专制君主贯彻启蒙运动的种种学说所取得的实效,因为直到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时,启蒙运动才大大地影响了欧洲的大众。但在1789年以前,在英国的十三个殖民地已爆发了一场革命,这场革命提供了将新学说付诸行动的一个实验性的示范。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大革命和启蒙运动之间的关系。“在英国十三块殖民地爆发一场革命”指的是什么事件?
(5)综合上述材料,作为中学生的你如何看待不同的思想文化?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大交换


材料二 1788年,革命的百年纪念近了,英国人开始仔细审视英国政治的现状。大洋的另一边,托马斯·潘恩于1776年1月发表《常识》主张美国人为维护天赋权利而反抗,不仅是权利,而且是使命。美国人学到的这课,当没有在大西洋这边被人忽视,特别是没有被那些一直评论美国独立战争的人忽视。

——《英国史:帝国的命运》

材料三 我们不应夸大仁慈的专制君主贯彻启蒙运动的种种学说所取得的实效,因为直到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时,启蒙运动才大大地影响了欧洲的大众。但在1789年以前,在英国的十三个殖民地已爆发了一场革命,这场革命提供了将新学说付诸行动的一个实验性的示范。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读图分析“哥伦布大交换”对人类生活和世界经济各有什么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文明对“哥伦布大交换”做出了什么贡献?
(2)材料二中的“英国政治的现状”是由哪一法律文献确立的?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潘恩的主张。指出美国独立战争对“大西洋这一边”的法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大革命和启蒙运动之间的关系。“在英国十三块殖民地爆发一场革命”是为了完成什么历史任务?
(4)综合上述材料,作为中学生的你如何看待不同的思想文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千百年来,在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各国人民共同谱写出千古传诵的友好篇章。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这是古丝绸之路留给我们的宝贵启示。

——摘自习近平题为《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的演讲

材料二:一位日本历史学家这样宣称:“在我们的文明中,任何看起来本质上属于日本的东西,实际上都是舶来品。”早在6世纪,就出现了一个中国的日本,自1868年起,又出现了一个非常成功的日本,日本具有非常明显的可塑性,它把借来的这么多东西转化成自己独特的文明。

——据《文明史:人类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三:1788年,革命的百年纪念近了,英国人开始仔细审视英国政治的现状。大西洋的另一边,托马斯•潘恩于1776年1月发表《常识》,主张美国人为维护天赋权利而反抗,不仅是权利,而且是使命。美国人学到的这一课,当然没有在大西洋这一边被人忽视,特别是没有被那些一直评论美国独立战争的人忽视。

——据《英国史:帝国的命运》

材料四:我们不应夸大仁慈的专制君主贯彻启蒙运动的种种学说所取得的实效,因为直到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时,启蒙运动才大大影响了欧洲的大众。但在1789年以前,在英国的十三个殖民地已爆发了一场革命,这场革命提供了将新学说付诸行动的一个实验性的示范。

——斯塔夫里哈诺斯《全球通史》


(1)请结合材料一说说这条“中西陆上交通”在当时发挥了什么作用?
(2)材料二中,出现“一个中国的日本”和“一个非常成功的日本”分别对应日本史上哪两次改革?材料二反映了日本文明怎样的特点?
(3)材料三中,“英国政治的现状”是什么?这一现状是以哪一个法律文件的通过为标志的?潘恩的《常识》宣传的核心观点是什么?这一观点及美国独立战争对“大西洋这一边”的法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大革命和启蒙运动之间的关系。材料中“在美国的十三个殖民地已爆发了一场革命”指的是什么?它对“新学说”分权制衡模式的“一个实验性的示范”指的是什么?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