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8
春秋战国时期,整个社会处于动荡与变革之中。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以前的“耦耕”完全依靠人力,春秋战国时期有了牛耕,利用畜力进行耕作,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春秋末期至战国早期人们普遍使用石、木等制成的农具,铁农具不占主要地位,而到了战国中后期,铁农具的数量超过了其他工具的总和。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

材料二

材料三   战国时代,士已成为一个巨大的文化阶层,专门研究学问的"学士"地位最高。其中,以墨家、儒家、道家和法家为佼佼者。他们竞相表现,各逞其智,促进了学术的空前繁荣,产生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摘编自曾宪东《战国百家争鸣考》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的原因,并从铁器出土的数量和地点概括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工具使用的特点。
(2)材料二中的两幅形势图所反映的战争各有何特点?阐述它们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局面的意义。
23-24七年级上·山西长治·期中
知识点:春秋争霸的评价七雄征战铁犁牛耕的使用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一   春秋争霸形势图                                                                                  图二 战国形势图

材料二   春秋以前的“耦耕”完全依靠人力,春秋战国时期有了牛耕,利用畜力进行耕作,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春秋末至战国早期普遍使用石、木等制成的农具,铁农具不占主要地位,战国中后期铁农具的数量超过了其他工具的总和。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先秦卷)》

材料三   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管理)也,纷纷则易使(驱使)也,信(诚信)可以守战(守城作战)也。

——《商君书·农战》

材料四   商鞅变法对秦国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成功地把秦民全部变成了国家工具:一种是“生产工具”,为国家增加财富;一种是“战争工具”,为国家拓展疆土。

——摘编自白效冰、黄朴民《天地大变局与帝国秩序重构》


(1)材料一图一春秋争霸形势图中,②对应的诸侯国是哪个?图二战国形势图中,⑤对应的诸侯国是哪个?从图一到图二反映出什么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战国时期耕作技术的进步。概括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工具使用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君对待农业的态度。分别写出与材料四中“生产工具”和“战争工具”相对应的商鞅变法的措施。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