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4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各诸侯国中,最早大量生产和使用铁器的是齐国,随着铁器在农业中的广泛使用,促进了齐国国力的上升。东周后期,铁器的使用同时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可以说铁器的使用促进了我国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摘编自《国语·齐语》

材料二:汉初与民休息之时,为汉文帝所重用的贾谊,提出民为一切之本,为政以此为要为大,应当厚民、安民,切戒薄民、害民。

——摘编自施丁《贾谊的民本思想》

材料三:从西晋末年起,北方战乱连绵,中原人民北顾而辞,越淮渡江涌向江南。据估算,自永嘉至刘宋之际,南徙的编户齐民约有90万。他们利用南方自然河道多的特点大规模兴修水利工程。随着旱地作物和铁犁牛耕的传入,江南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摘编自赵常兴、安鲁《六朝移民与江南经济区的形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归纳出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广泛使用的意义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文帝是如何实践贾谊的主张的?汉文帝和汉景帝在位时期出现的治世局面被称为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经济发展需要哪些条件?
22-23七年级上·河南南阳·期末
知识点:铁犁牛耕的使用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江南开发的原因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经历了从落后到开发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汉时期,关中地区既是全国的经济中心,也是政治中心,地位十分优越和显赫。同期的南方,经济一直远远落后于北方。虽然对于农业来说,南方拥有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等优越条件,但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和人口稀少的局限,直至东汉末,江南地区还是一个林莽地带,土旷人稀,经济停滞在原始状态,有广大肥沃的土地未得到开发利用。

——摘编自区永圻《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材料二   西晋末年起,北方战乱连绵,中原人民越淮渡江涌向江南。据估算,自永嘉至刘宋之际,南徙的编户齐民约有90万户。南迁的士族,在支持东晋、南朝政权时,为了“殖产兴利”到处“求田问舍”,大规模开垦土地。他们兴修水利多利用自然河道,以减少人工成本。随着旱地作物和铁犁牛耕的大量传入,不仅农业生产水平提高,纺织业、矿冶业、制瓷业以及制茶、漆器等手工业也都有显著发展。

——搞编自赵常兴、安鲁《六朝移民与江南经济区的形成》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原人民南迁的主要历史原因是什么?据材料指出,南迁士族对江南经济开发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农业经济是立国之本,固国之本。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是个古老的农业大国,有悠久的农业生产的历史,远古先民为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柴福珍、张法瑞《农书之中有历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哪些?

材料二:在各诸侯国中,最早大量生产和使用铁器的是齐国,随着铁器在农业中的广泛使用,促进了齐国国力的上升。东周后期,铁器的使用同时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可以说铁器的使用促进了我国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据《国语•齐语》


(2)根据材料二归纳齐国国力上升的原因及铁器广泛使用的意义。

材料三: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图是我国古代哪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该工程建成后对当地农业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材料四:(汉景帝)诏曰:“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国郡务劝农桑……”

——《汉书》


(4)材料四表明了汉景帝怎样的观点?为此他实施了怎样的政策?

材料五:(东晋建立后)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物产丰富),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会土(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土地……荆城(今荆州)跨南楚之畜,扬州有全吴之沃……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5)根据材料五及所学知识,简述东晋建立后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状况。

材料六:从西晋末年“永嘉之乱”起,北方长时间陷于战乱之中,人民纷纷迁徙到江南,黄河中下游地区一片萧条,南方则在相对稳定条件下利用北方南迁的大批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经验,使南方经济得以发展。

——摘自《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6)根据材料六,概括江南经济发展原因。
(7)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