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25
历史上,中国实现真正统一是从秦朝开始的,秦朝开创了后世沿用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公元前230年起,秦国只用了约十年时间,就完成了六王毕,四海一的伟业,一个统一的帝国就在中国历史上诞生了。


(1)秦国于哪一年完成了“六王毕,四海一”的伟业?是谁完成的统一伟业?“统一的帝国”是哪一帝国?

材料二


   
(2)请写出材料二中这套制度的名称。秦朝在中央设置的哪一官职掌管行政?

材料三


   
秦统一货币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写出秦朝统一的货币是什么?秦朝还采取了哪些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两项即可)

材料四   中华文明是实现国家统一时间最长的文明,政治上的长期统一使得中央政府可以有效抵御外来入侵和大型自然灾害的冲击,政治上的统一还保证了中华民族历史的完整记载,承载着每一个中国人对于自身历史的深刻的记忆。经济与文化的统一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延续至今的重要载体,传承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

——摘编自张海滨《论中华文明历史延续性的根本原因》


(4)依据材料四,谈谈你对国家统一与中华文明延续的关系的理解。
23-24七年级上·黑龙江哈尔滨·期中
知识点:秦朝的建立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和影响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从先秦变革到秦汉一统,制度的发展对中国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政治“集小都乡邑聚为县”,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废除分封制,“凡三十一县”,县设县令以主县政,设县丞以辅佐县令,设县尉以掌管军事。
经济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
军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材料三

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为始皇帝……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二十七年巡陇西、北地……治驰道
二十八年器械一量,同书文字
三十二年乃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匈奴,略取河南地

材料四   中华文明是实现国家统一时间最长的文明,政治上的长期统一使得中央政府可以有效抵御外来入侵和大型自然灾害的冲击。政治上的统一还保证了中华民族历史的完整记载,承载着每一个中国人对于自身历史的深刻记忆。经济与文化的统一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延续至今的重要载体,传承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

——摘编自张海滨《论中华文明历史延续性的根本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地图反映的制度在朝代前期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方面,概括该变法措施的内容,并说明其作用。
(3)依据材料三,概括措施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总结这些措施的共同影响。
(4)依据材料四,结合上述材料,指出以上制度的建设对我国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商鞅方升(如图)前后经历了120多年的实际使用时间,从秦孝公变法时商鞅统一秦国度量衡,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它是天下尽用秦制最有力的物证,同时也充分说明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是商鞅在秦国变法的继续和发展。


材料二   秦在征服六国过程中,大力推行郡县制。秦建立后,确立郡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在郡县制下,地方管理层次分明,县下有乡、里、什、伍组织。各级官员职责明确.这样,皇帝和朝廷就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汉时,虽然郡县与分封并存,然而从武帝时代起,诸侯王在政治上的影响甚微。汉承秦制,郡县制成为汉代主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材料三   武帝治下,儒学在朝中受到尊崇,武帝认为任用饱读儒家经典之士有利于君主,因为他们自律、利他、识礼、循规,而且忠于上司.因此,他建立了一种用儒家经典来培养未来官吏的国家教育体系,建太学,聘用博士讲授五经《易》《书》《诗经》《礼》和《春秋》。

——(美)伊佩霞《剑桥中国插图史》

材料四   中华文明是实现国家统一时间最长的文明,政治上的长期统一使得中央政府可以有效抵御外来入侵和大型自然灾害的冲击。政治上的统一还保证了中华民族历史的完整记载,承载着每一个中国人对于自身历史的深刻记忆。经济与文化的统一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延续至今的重要载体,传承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

——摘编自张海滨《论中华文明历史延续性的根本原因》


(1)材料一中的商鞅方升见证了哪两个重大历史事件?
(2)据材料二指出秦汉实行的共同地方行政制度。并归纳实施这一制度的目的。
(3)据所学知识指出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武帝治下,儒学在朝中受到尊崇”的具体表现。
(4)依据材料四,分析中华文明延续的主要原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