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他)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事业,开中国历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

——钱移《国史大纲》

材料二   到了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年间,统治者担心多元思想文化的存在不利于社会政局的稳定,采纳了董仲舒“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思想,并决定“立太学,置明师”,着手兴办官学。从此,以学术思想活跃、办学各具特色的中国私学,被统治者设定了框架,把儒学作为基本教学内容,并按教学内容的深浅难易设立不同的教育层次,进行分阶段教学。

——《中国私学的发展与反思》

材料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私学在这个时期又有了新的发展,在教学内容上,开始突破儒学占统治地位的官学教育传统,讲授玄学、佛学、道教、科技常识等,开始重视启蒙读物和传统教材的编辑,规范教学内容。

——《私学的发展》

(1)据材料一,指出“他”在教育中的贡献,并简析其历史作用。
(2)据材料二,归纳汉武帝在教育上的措施。
(3)据材料三,总结出私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新发展”。
22-23七年级上·四川德阳·期末
知识点:孔子独尊儒术 兴办太学陶渊明和田园诗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思想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思想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根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卜辞契于龟甲,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令吾辈数千载后人神往。

——郭沫若《殷契粹编》


(1)材料一中所说“卜辞”是哪种古代文字?秦始皇对汉字的发展有何贡献?

材料二:孔子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孔子是开始传播贵族学到民间来的第一个。孔子修《诗》《书》,订《礼》《乐》,赞《易》而作《春秋》,此所谓六经。其先皆官书也,经孔子之手而流布于民间。

——钱穆《国史大纲》


(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孔子是哪一思想学派的创始人?作为大教育家的孔子,“传播贵族学到民间来”,体现了他怎样的教育主张?

材料三:战国时期,各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


(3)材料三中的“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是指什么事件?根据材料指出,这一事件有何影响?

材料四: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护“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


(4)秦汉统治者分别是如何“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的?

材料五:汉武帝为了任用精通儒家学问的人为官,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太学,教授儒家经典,在地方设立官学,用儒家思想培训官员,教化百姓。


(5)根据材料五归纳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的具体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这样做的根本目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催生了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这场大辩论,留下了那么多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让我们受益至今。

——易中天《先秦诸子文化》

材料二:(他)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事业,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汉武帝采纳(        )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视教育,在中央兴办太学,在地方兴办国学。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四: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1)材料一中这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世纪大辩论”指的是哪一事件?这场大辩论中备受当时国君们推崇的是哪一家?据材料一概括这场“大辩论”产生的影响。
(2)材料二中的“他”是哪一思想学派的创始人?其中“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指的是他在教育上的什么举措?在治理国家方面,他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3)请在材料三中的空白处写上合适的内容?有人说秦皇汉武虽然对待儒学的态度是不同的,但却是殊途而同归,本质目的是一样的,请问两者共同的本质目的是什么?
(4)材料四中体现的现代社会治国的方略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