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26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人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自强求富梦】

材料一   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统治集团中少数有远见的人再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由此,他们提出旨在通过西方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文明的对策。这一“自治”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运动”是什么?该运动在客观上有何积极作用?并据材料分析为何这场运动注定要失败?
【变法强国梦】

材料二   文人和官员们对1895年威海卫投降的消息震惊不已,他们普遍感到自己熟悉的体制已经无法拯救这个国家,并意识到中国想要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要采取更激进的措施。于是,第一批忠诚志士发出了要求制度性变革的呼声。

——魏斐德《中华帝国的衰弱》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揭开“制度性变革”序幕的事件是什么?这场变革有何意义?
【民主共和梦】

材料三   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指出材料三中“革命”的名称和指导思想?据材料三概括这场“革命”的历史意义。
(4)综上所述,谈谈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给你怎样的认识?
23-24八年级上·江苏盐城·期中
知识点:洋务运动的评价公车上书 戊戌变法的经过辛亥革命的影响和意义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由此,他们提出旨在通过西方的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文明的对策。用当时一位改革者的话来说,“中国应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但仍保持中国的儒家道德至尊地位”。这一“自治”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文人和官员们对1895年威海卫投降的消息震惊不已,他们普遍感到自己熟悉的体制已经无法拯救这个国家,并意识到中国想要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要采取更激进的措施。于是,第一批忠诚志士发出了要求制度性变革的呼声。

——魏斐德《中华帝国的衰弱》

材料三   这是不是一个成功的革命呢?单就推翻清朝政权,结束了数千年的君主专制而论,似乎可以说是成功的。但是革命之后的大问题,是如何国家走向现代化?即如何建立一个全民政治的政府,如何从事建设,如何改良社会,虽然有人想到了这些,却未能立刻见诸实行。因此,又可以说这是一个不彻底的革命。

——张朋园《立宪派与辛亥革命》

材料四   1917年4月,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激进却很有预见地指出,国人的思想仍然装满“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要巩固共和,“非现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

——蒲实《1917:新文化运动的气运和变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自治”运动有何历史地位?
(2)材料二中“制度性变革”和材料一“自治”运动共同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革命”的历史功绩和局限性。
(4)材料四中陈独秀认为应如何巩固共和政体?综合以上四则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特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由此,他们提出旨在通过西方的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文明的对策。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文人和官员们对1895年威海卫投降的消息震惊不已,他们普遍感到自己熟悉的体制已经无法拯救这个国家,并意识到中国想要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要采取更激进的措施。于是,第一批忠诚志士发出了要求制度性变革的呼声。

——摘编自[美]魏斐德《中华帝国的衰弱》

材料三   这是不是一个成功的革命呢?单就推翻清朝政权,结束了数千年的君主专制而论,似乎可以说是成功的。但是革命之后的大问题,是如何使国家走向现代化?即如何建立一个全民政治的政府,如何从事建设,如何改良社会?这些虽然有人想到了,却未能立刻见诸实行。因此,又可以说这是一个不彻底的革命。

——摘编自张朋园《立宪派与辛亥革命》

材料四   1917年4月,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激进却很有预见地指出,国人的思想仍然装满“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要巩固共和,“非现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

——蒲实《1917:新文化运动的气运和变局》


(1)材料一中的“第二次失败”指的是什么战争?
(2)材料二中“更激进的措施”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3)材料三中的“革命”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依据材料指出该革命“不彻底”的理由。
(4)依据材料四概括出陈独秀认为应如何巩固共和政体?为此他发起了一场什么运动?
(5)结合四则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特点。
【近代化探索】

材料一   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统治集团中少数有远见的人再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由此,他们提出旨在通过西方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文明的对策。这一“自治”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谁敢帝制自为,就成了人人讨伐的对象,谁还拖着辫子,抱着老黄历就成了封建余孽。革命派以振兴实业为己任,各级政府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振兴实业的法令和条例。据不完全统计,1912年一年内创立的各种实业团体就有40多个,所设工厂1502家。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人首先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只学技术不好使……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又更大了……那么好的制度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归纳出材料中“有远见的人”所提出的基本设想,并分析指出该运动“注定要失败”的外部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归纳辛亥革命的重大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彻底改变中国人的思想,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掀起了哪场运动,并归纳总结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