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49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所使用的主要生产工具

材料二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

材料三   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为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率蜀地人民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都江堰。在途经灌县的岷江修鱼嘴,分为内、外江,调节两江水量,枯水季节将水调入内江,以利灌溉;涨水季节将水调往外江,保证灌县县城的安全。

——摘编自赵毅主编《中国古代史》

(1)材料一中,河姆渡人使用图1的骨耜栽培什么农作物?从图1到图2农业工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商君采取“决裂阡陌,教民耕战”的农业措施是什么?分析商鞅变法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李冰主持建造都江堰的目的是什么?概括其作用。
(4)结合上述材料,请你总结出促进农业发展的因素。
22-23七年级上·湖南张家界·期末
知识点:河姆渡人铁犁牛耕的使用都江堰商鞅变法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为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率蜀地人民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都江堰。在途经灌县的岷江修鱼嘴,分为内、外江,调节两江水量,枯水季节将水调入内江,从利灌溉,涨水季节将水调往外江,保证灌县县城的安全。

——摘编自赵毅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春秋战国是传统农业的莫基时期,农业生产关系的剧烈变革与生产力水平的显著进步,激发、创造出了灿烂的思想文化和物质文明。

材料三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材料四   “朝廷积存在京师的钱有几百万万,穿钱的绳子都朽了,已没有法子把钱数清。太仓里累年积存的粮溢露在仓外,烂的已不能吃了。"正是在这样的富厚情况下,西汉朝廷在武帝的时候走上了它的盛世。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冰主持建造都江堰的目的和作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用史实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显著进步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和"决裂阡陌”分别指什么措施?
(4)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富厚情况"是汉初统治者实行哪一政策的结果?材料四描述的是我国古代哪一盛世局面?此后汉武帝的统治对西汉王朝有什么影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