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困难0.15 引用1 组卷115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被外国列强侵略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抗争和探索的历史。

材料一: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内容节选:

①俄割占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千米的中国领土;

②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③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1)请将材料一中的条约内容与下列近代史上的侵华战争正确对应(填序号即可)。

材料二:洋务派人士上书清政府奏折摘编:“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

——李鸿章

“洋机器与耕织、刷印、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益民生自用。”

——李鸿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军用企业和民用企业各一例。

材料三:假使我们是甲午到戊戌那个时代的人,眼看见我们的国家被小小的日本打败了,打败了以后又要割地赔款,我们还不激昂慷慨想要救国吗?……光绪也受了时局的刺激,很想努力救国。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3)据材料三,指出刺激光绪帝救国的“时局”是什么?光绪进行了怎样的救国努力?

材料四:1902年2月3日,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此前两天慈禧太后接见各国驻京公使的情况:太后进屋一把抓住康格夫人(美国公使夫人)的手,说进攻使馆区是一个错误,这是一个沉痛教训,大清国从今以后会成为外国人的朋友……

(4)该情境发生与哪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密切相关?情境中“成为外国人的朋友”的实质含义是什么?
(5)根据以上材料,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中国近代史的特征。
22-23七年级上·山东东营·期末
知识点:鸦片战争的影响俄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辛丑条约洋务运动的内容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被外国列强侵略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抗争和探索的历史。

材料一   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内容节选

①沙俄割占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千米的中国领土②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③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1)请将材料一中的条约内容与下列近代史上的侵华战争正确对应。(只填序号)。
   

材料二   洋务派人士上书清政府奏折摘编

①探源之策,在于自强。

——奕䜣


②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

——李鸿章


③涉历欧洲、美洲,开阔耳目,既可以验证旧学,又可以增长新思。

——沈葆桢


④洋机器与耕织、刷印、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益民生自用。

——李鸿章


⑤强化军队,可以剿发捻(可以镇压国内农民起义),可以勤远略(可以抵御外国侵略)。

——曾国藩


(2)依据材料二、概括洋务运动的目的。
(3)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请将上面材料二奏折中的建议与下表洋务运动中的具体措施进行匹配。(只填序号)。
奏折建议洋务运动中的措施(部分)

1865年,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是清末最大兵工厂。

1873年,李鸿章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1888年,张之洞创办湖北织布局。

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组建新式洋枪队,清朝军队的武器和战术发生变化。到19世纪80年代,福建、广东、南洋、北洋等海军初步建成。

材料三   近代史上的遗址遗存概览近代以来,救亡图存成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迫在眉睫的历史使命。


             
   致远舰沉船舷窗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天平天国王府遗址(内景)

解读历史遗存

范例:致远舰沉船舷窗(遗址名称)甲午中日战争(历史事件)。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结果),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事件影响)。


(4)请参照范例,选择材料三中除范例外的一处遗址遗存,写出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提示:范例括号内的提示事项必须要写全)
1840年以来,列强对中国不断进行侵略,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牢记列强的侵略,不是为了让我们加深仇恨,而是时刻让我们警醒,西方强国是如何一步一步使我们陷入民族危亡的边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

三、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之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七、酌定银数共二千一百万圆,应如何分期交清开列于左。

……

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摘自《海关中外条约》


(1)材料一出自中国近代史上哪一次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试概述条约的主要内容。

材料二: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2)上述材料出自哪一条约?1895年春,清政府派谁为议和全权大臣,前往日本议和?

材料三:1902年2月3日,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此前两天慈禧太后接见各国驻京公使的情况:太后进屋一把抓住康格夫人(美国公使夫人)的手,说进攻使馆区是一个错误,这是一个沉痛教训,大清国从今以后会成为外国人的朋友。


(3)材料三的情况发生与哪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密切相关?它对中国社会性质造成了怎样的影响?材料中“成为外国人的朋友”的实质含义是什么?
(4)回首中国的屈辱史,你有何感悟?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战争”是哪一战争,引起这场战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事件?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材料二】   

第四款   中国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给日本,作为赔款军费……

第五款   中国将管理下开地方之权并将该地方所有堡垒、军器工厂及一切属公物件,永远让与日本;

一、奉天省南边地方……

二、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

三、澎湖列岛……

第六款   第一,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一、湖北省荆州府沙市;二、四川省重庆府;三、江苏省苏州府;四、浙江省杭州府。……

第四,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2)据材料二概括其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影响

【材料三】   1902年2月3日,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此前两天慈禧太后接见各国驻京公使的情况:太后进屋一把抓住康格夫人(美国公使夫人)的手,说进攻使馆区是一个错误,这是一个沉痛教训,大清国从今以后会成为外国人的朋友……。


(3)材料三中情境的发生与哪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密切相关?材料中“成为外国人的朋友”的实质含义是什么?

【材料四】



(4)材料四中的图片真实反映了侵略者凶残贪婪本性,请结合所学知识排列其发生的先后顺序。
(5)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列强侵略给中国造成的危害。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