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22
【遗址和史书中的历史】考古发现和文献资料是研究历史的主要途径。

材料一 历史遗址承载的历史价值

北京人遗址

河姆渡遗址

二里头遗址

          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他们用石块、兽骨和鹿角等制作各类工具。使用这种打制石器的时代,叫做“旧石器时代”。

             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这表明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


二里头遗址,是一座在洛阳平原发掘的年代相当于夏王朝后期的都城遗址,出土了王室使用的高贵礼器等,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

——摘编自部编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

材料二 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的记载。

内容

出处

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

《史记·夏本纪》

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战国策·燕策一》

材料三 曾侯乙墓是战国早期曾国君主乙的墓葬。出土的一套祭祀祖先的青铜礼器——“九鼎八簋”,规格很高。按照最初的规定,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国王甚至贵族也开始使用,屡屡出现僭越现象。根据文献记载,东周时期随州主要为随国据有,不见有曾国的记载。由于曾侯乙墓的发现,……因此有人认为这里的曾国即史籍上的随国;也有人认为曾、随是两个国家,不可等同。

——摘编自《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发掘简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其中一处考古遗址,说明其反映的历史信息。
(2)根据“孤证不立”的原则,指出据材料二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早期国家最高权力继承制发生的变化。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屡屡出现僭越现象”的原因,并简述破解“曾随之谜”的研究方法。
23-24七年级上·湖北武汉·期中
知识点:河姆渡人王位世袭春秋争霸的评价七雄征战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考古发现和文献资料是研究历史的主要途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关于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考古发现。


材料二: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的记载。

内容出处
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史记·夏本纪》
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战国策·燕策一》

材料三:曾侯乙墓是战国早期曾国君主乙的墓葬。在这个古墓出土的青铜礼器中,有一套被称为“九鼎八簋”(如图),它们是祭祀祖先的祭器,规格很高。按照最初的规定,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国王甚至贵族也开始使用,屡屡出现僭越现象。根据文献材料,东周时期随州主要为随国据有,不见有曾国的记载。由于曾侯乙墓的发现,加上随州及其邻近的襄阳、枣阳、安陆、京山以及河南新野等地,曾多次出土曾国有铭铜器,因此有人认为这里的曾国即史籍上的随国;也有人认为曾、随是两个国家,不可等同。这个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摘编自《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发掘简报》


(1)通过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我们可以推测史前人类已经掌握的技能。请你仿照示例,利用材料一中的后两件文物,完成你的考证。
示例: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可以印证河姆渡人会制作农业生产工具。
(2)根据“孤证不立”的原则,材料二能认定哪些历史事实?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早期国家最高权力继承制度发生了哪些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屡屡出现僭越现象”。你认为要破解“曾随之谜”,应该采用哪些研究方法?
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主要途径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关于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考古发现


材料二   曾侯乙墓是战国早期曾国君主乙的墓葬。在这个古墓出土的青铜礼器中,有一套被称为“九鼎八簋”(如下图),它们是祭祀祖先的祭器,规格很高。按照最初的规定,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国王甚至贵族也开始使用,屡屡出现僭越现象。根据文献材料,东周时期随州主要为随国据有,不见有曾国的记载。由于曾 侯乙墓的发现,加上随州及其部近的襄阳、枣阳、安陆、京山以及河南新野等地,曾多次出土曾国有铭铜器,因此有人认为这里的曾国即史籍上的随国。也有人认为曾、随是两个国家,不可等同。这个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摘编自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发掘简报

材料三 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文物依次为:①“开元通宝”金钱(金钱不是流通货币,用于宫廷赏赐、喜庆活动)、②日本“和同开珎”、③波斯库思老二世银币(库思老二世,即《隋书・西域传》提到的波斯王库萨和)、④垂金双狮纹银碗(碗底的主纹饰外围环绕着绳索纹圆框的装饰手法,不是中国古代传统的装饰手法,它应是受波斯萨珊银器影响的产物)。



(1)通过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我们可以推测史前人类已经掌握的技能。请你仿照示例,选择材料一中后两件文物,完成你的考证。
示例: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可以印证河姆渡人会制作农业生产工具。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屡屡出现僭越现象”。你认为要破解“曾随之谜”,应该采用哪些研究方法?
(3)从材料三中的出土文物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请用材料三中的信息加以说明。
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主要途径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关于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考古发现



(1)通过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我们可以推测史前人类已经掌握的技能。请你仿照范例,选择后两件文物,完成你的考证?
示例: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可以印证河姆渡人会制作农业生产工具。

材料二 曾侯乙墓,是战国早期曾国君主乙的墓葬。在这个古墓出土的青铜礼器中,有套被称为“九鼎八簋”(如图),它们是祭祀祖先的祭器,规格很高。按照最初的规定,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国王甚至贵族也开始使用,屡屡出现僭越现象。根据文献材料,东周时期随州主要为随国据有,不见有曾国的记载。由于曾侯乙墓的发现,加上随州及其邻近的襄阳、枣阳、安陆、京山以及河南新野等地,曾多次出土曾国有铭铜器,因此有人认为这里的曾国即史籍上的随国。也有人认为曾、随是两个国家,不可等同。这个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九鼎八簋

------摘编自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发掘简报


(2)你认为要破解“曾随之谜”,应该采用哪些研究方法?

材料三 何家村唐代容藏出土文物依次为:①“开元通宝”金钱(金钱不是流通货币,用于宫廷赏赐、喜庆活动)、②日本“和同开珎”、③波斯库思老二世银币(库思老二世,即《隋书·西域传》提到的波斯王库萨和)、④鎏金双狮纹银碗(碗底的主纹饰外围环绕着绳索纹圆框的装饰手法,不是中国古代传统的装饰手法,它应是受波斯萨珊银器影响的产物)。



(3)从上述出土文物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并用材料中的信息加以说明?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