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4 引用1 组卷889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说图一的历史意义
(2)图二中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次会议后中国改革开放拉开了序幕,举出外国改革的两个经济措施(农村、城市各举一例)
(3)与这两个事件对应的两位伟人是谁?
13-14八年级下·湖北黄冈·期中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以“复兴之路”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民族独立】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便义无反顾地担当起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领导中国人民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在党的领导下,经过28年浴血奋战,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于1949年3月从这里(西柏坡)出发到北京建立起一个崭新的中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摘编自魏四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宣告“崭新的中国”成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并说明其中“新”的具体表现。

【工业奠基】

材料二 1952年,现代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5%。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期间,从计划制定到计划实施,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再到每一个建设者,可以说是上下一条心,举全国之力,步调一致搞建设的。“一五”期间,我国工业建设和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

——据王树恩《新中国“一五计划”出台的台前幕后》等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现实国情。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超额完成的意义。

【改革促兴】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借鉴苏联经验实行中央集权控制的计划经济体制,从建立和优先发展重工业入手发展国民经济。经济发展方式实际上是一种粗放型、强调高速发展的模式。1978年以来,中国开创了一条新型的工业化道路,强调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保持发展速度合理实在;开始了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发展产业的选择上,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使产业结构基本处于优化状态。

——摘自狄小龙《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工业化模式的演进与选择》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3)简述上图会议的历史意义。依据材料三文字,概括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工业化建设的变化?

【理论引领】

材料四



(4)请将材料四中思维导图的①、②处内容补充完整。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复兴之路”的探索历程中应得到哪些历史经验?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