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2

材料一:19世纪中期以后,在本国封建统治和外国殖民势力的压迫下,为挽救中国的危难,不少仁人志士化身“名医”,寻求济世良方,展开一场一场“救治行动”:有统治阶级内部的“自我疗伤":有康有为、梁启超发起的“温药慢治”;更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猛药重治”。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分别指哪些历史事件?

材料二:1898年….….皇帝采取大刀阔斧而又激烈的改革方式,将会使反对变革的保守派与那些由于改革而丧失得利益的官僚,有可能与充满权力失落感的慈禧太后结合起来,从而形成皇帝难以招架的强大政治阻力……

——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


(2)材料二中这个皇帝采取的“大刀阔斧而又激烈的改革方式”在教育文化上是怎样规定的?试列举这场“激烈的改革”牺牲的人物1例

材料三(孙中山创立的)“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3)材料三中“民国”取代“帝国”是哪一年?孙中山领导该事件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为什么说该事件是中国“政治制度的一大飞跃”?
(4)1912年到1916年,为维护“民国”的成果,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同全国人民一起,与北洋军阀政府展开了哪些斗争?
23-24七年级上·山东威海·期中
知识点:戊戌变法的经过中华民国的创建 辛亥革命的影响和意义二次革命和军阀割据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奋勇抗争。同时,各阶层不断追随世界历史潮流,探索近代化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农民起义——动摇清朝统治】

材料一:


【自救运动——开启近代化大门】

材料二:李鸿章把西方列强的挑战看作是“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数千年未有之强敌”,于是通过效仿洋人来增强自己的自卫能力就成了他们的基本选择……

——萧功秦《从大历史角度看当代中国大转型》

【政治变革——推动思想启蒙】

材料三:在1898年……皇帝采取大刀阔斧而又激烈的改革方式,将会使反对变革的保守派与那些由于改革而丧失既得利益的官僚,有可能与充满权力失落感的慈禧太后结合起来,从而形成皇帝难以招架的强大政治阻力,可以说,这是清末变法所面临的一个十分特殊的问题。

——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

【民族英雄——国家民族的脊梁】

材料四: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中涌现出来许多仁人志士。



人物形象
姓名李鸿章
政治面目清朝北洋海军爱国将领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革命派
主要事迹在黄海海战中壮烈殉国是②在地方的主要代表之一领导辛亥革命

【革命救国——开启共和之路】

材料五:……中国成了世界上著名的“东亚病夫”,从那时起的近一个世纪,我国的有识之士包括孙中山都在寻求中国的出路。孙中山开始就想学习西方,所谓西方即资本主义。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材料一是哪次运动的历程?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A”处为这场运动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历史事件?
(2)19世纪60年代,面对千年变局和强敌,中国为实现自强,“他们的基本选择”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属于哪方面近代化探索?
(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末变法”是哪一历史事件?写出其中一位领导人。
(4)请将材料四表格中的①、②、③处内容填写完成。
(5)根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指出资产阶级革命派学习西方和洋务派有何不同?简要写出辛亥革命前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要革命活动。(举出一例即可)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