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0
看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列各图反映了1851--1912年间中国社会各阶级对独立富强道路的探索。


   
(1)上面四幅图分别反映了近代中国发生的哪些重大的历史运动?这些重大历史运动分别是哪个阶级派别领导的?

材料二:


   
(2)依据图片说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谁?在图二《民报》的发刊词中,图三中的这一纲领内容被阐发为哪三大主义?

材料三:正如梁启超所云:“任凭你像尧舜禹那样贤圣,像秦始皇、明太祖那样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样狡猾,再想要做中国的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这无疑是中国政治现代化过程中一个质的飞跃。

——左玉河《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3)材料三所反映的这种现象最初出现在中国哪次革命后?这次革命对中国历史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材料四:黄花岗起义之后,孙中山先生这样评价:“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武昌之大革命已成。”临终前,他又留下遗嘱:“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继续努力,以求贯彻”

——孙中山


(4)根据材料四中“大革命已成”,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为什么又说“革命尚未成功”?
23-24八年级上·山东德州·期中
知识点:洋务运动的内容戊戌变法的经过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辛亥革命的影响和意义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日甲午战争的民族灾难中成立的强学会和兴中会,一个以改良为宗首,一个以革命为归依;一个向皇帝上书请愿,一个要把皇帝拉下马。他们揭出了改良与革命两面大旗,都想为衰落的中国寻找出路。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的“一个以改良为宗旨”、“一个要把皇帝拉下马”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这两件大事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孙中山主要革命活动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主要史实

1905年在日本东京创建中国同盟会,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出“三民主义”
1912年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组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3年发动二次革命,讨伐袁世凯
1915年领导反对袁世凯复辟的护国运动,继续为捍卫共和制度而斗争
1917年领导护法战争,反对张勋复辟
1919年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
1922年接受中国共产党和苏俄的帮助,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1924年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现国共合作;创办黄埔军官学校,培养革命干部
(2)根据材料二,归纳孙中山为“建设新中国”采取了哪些斗争方式?(至少三种)请你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孙中山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材料三   革命思想的传播

作者作品共同作用
章炳麟AC
B《革命军》
陈天华《猛回头》和《警示钟》
(3)结合所学知识,写出A、B、C所代表的内容

材料四   黄花岗起义之后,孙中山这样评价:“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武昌之大革命已成”。临终前,他又留下遗嘱:“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继续努力,以求贯彻。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孙中山说“革命已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