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8
北洋时代是一个群雄逐鹿的混乱时代,是一个思想大解放的时代。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列强暗中支持袁世凯,干涉革命,中央到各省政府既不能满足农民土地愿望,也苦于无税可收的捉襟见肘;加之派系林立,立宪派、旧官僚混迹其间;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运动……也平息不了革命之后的政局震荡,美国、法国式革命道路践行失败。

——摘编自《章太炎政论选集》等

材料二:

农户19141918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19141918减少2600多万亩
荒地19141918增加4900多万亩
陆军19141919增加92万多人
军费19161918增加5000多万元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怎么会发生?它是由人们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而来。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没有很长时间的宣传教育和组织工作,就很快把重点转到发动武装起义上。这是它的优点,但也带来弱点:缺少一场有足够力度的思想文化运动作为先导。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初期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在这方面的补课。《青年杂志》创刊后,在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时,就把注意力集中在思想文化领域内。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革命道路上所遭遇的问题。
(2)材料二反映了1914—1918年中国怎样的社会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种社会特点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新文化运动与辛亥革命的关系。并结合所学,概述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23-24八年级上·江苏无锡·期中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兴起新文化运动的评价二次革命和军阀割据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某网关于你认为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辛亥革命问卷调查统计表

城市票数比例
武汉777952%
广州560337.4%
南京8375.6%
北京4282.9%
上海1140.8%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材料三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新文化运动怎么会发生?它是由人们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而来。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没有很长时间的宣传教育和组织工作,就很快把重点转到发动武装起义上。这是它的优点,但也带来弱点:缺少一场有足够力度的思想文化运动作为先导。从这个意义上说,可以说初期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在这方面的补课。《青年杂志》创刊后,在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时,就把注意力集中在思想文化领域内。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从材料一统计图中可以看出,武汉、广州和南京得票率最高,请选择其中一座城市,说明其“能代表辛亥革命”的理由。
(2)材料二所列条文出自中国近代哪一部重要法律文献?
(3)根据材料三,概括这种政体失败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的含义。
(4)根据材料四,指出新文化运动与辛亥革命的关系。并结合所学,概述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经济、政治、思想领域进行了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结构图



(1)请结合所学,完成结构图。

材料二   1895年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影响。

材料三   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在不掌握权力的情况下,不停地向皇帝条陈奏折,由皇帝颁发诏书的方式来进行变法,结果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成败得失——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比较》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戊戌变法中康有为等人的努力与洋务运动代表李鸿章等人相比,在“向西方学习”方面有何新的变化?并概括指出“维新梦”破灭的原因。

材料四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蔡元培先生书写了一对挽联纪念他:“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4)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有什么遗憾?

材料五   新文化运动怎么会发生?它是由人们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而来。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没有很长时间的宣传教育和组织工作,就很快把重点转到发动武装起义上。这是它的优点,但也带来弱点:缺少一场有足够力度的思想文化运动作为先导。从这个意义上说,可以说初期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在这方面的补课。《青年杂志》创刊后,在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时,就把注意力集中在思想文化领域内。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5)根据材料五,指出新文化运动与辛亥革命的关系。并结合所学,概述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6)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