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俄国出兵侵占伊犁。为了加强西北塞防,清政府任命力主收复新疆的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他命人抬着棺材随军前行,抱定不成功必死的决心;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率领装备了新式武器和进行了新式训练的清军,成功收复新疆。

——摘编自人教版和北师版《中国历史》上册

材料二:1895年1月23日,日本海军司令写信给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信中说:今天我给你写信不为私仇,只为国事……清国海、陆二军,连战连败,不是某位大臣一己之罪呀,这都是因为你们朝廷上下墨守成规不知变通导致的……

——摘编自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

材料三:从6月11日到9月21日这一百多天中,皇帝迅速地接连发布了一百多条上谕,试图以空前规模大力推行变法维新。……经济和军事领域中,诏令体现了自强运动的强化。在经济领域:国家以更大的力量促进农、工商业;在军事方面:着重训练现代化陆军,加强海军。

——《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为左宗棠收复新疆提供了怎样的条件?从材料中找出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其他两个条件。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日本海军司令给丁汝昌写信的目的是什么?丁汝昌的态度如何?据材料指出日本海军司令认为中国失败的原因。
(3)材料三中的“变法维新”发生在哪一年?材料中的“皇帝”是指谁?依据材料三,指出百日维新在“经济和军事领域中”采取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4)综上所诉,结合所学知识,中国近代遭受苦难的根源是什么?
23-24八年级上·江苏无锡·期中
知识点:左宗棠收复新疆甲午战争的背景、经过戊戌变法的经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在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有人负重前行,竭力救国。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形势严峻,中亚浩罕国侵占新疆大部分地区,俄国也出兵侵占伊犁。为了加强西北塞防,清政府任命力主收复新疆的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他命人抬着棺材随军前行,抱定不成功必死的决心;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率领装备了新式武器和进行了新式训练的清军,成功收复新疆。

——摘编自人教版和北师版《中国历史》上册

材料二   从6月11日到9月21日这一百多天中,皇帝迅速地接连发布了一百多条上谕,试图以空前规模大力推行变法维新。8月底前大多数法令涉及经济、军事和文教领域。经济和军事领域中,诏令体现了自强运动的强化。在经济领域,国家以更大的力量促进农、工商业.在军事方面着重训练现代化陆军,加强海军。

——《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材料三 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 ……

——1906年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

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 ….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五 五四运动后,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相关团体,较有影响力的包括李大钊在北京成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陈独秀在上海成立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等。

———《中国近现代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为左宗棠收复新疆提供了怎样的条件? 从材料中再找出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其他两个条件。
(2)材料二中的“变法维新”发生在哪一年? 材料中的“皇帝”是指谁?依据材料一,指出百日维新在“经济和军事领域中”采取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在文中提到的“推倒满洲政府”何时何事件实现的?
(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德、赛两先生分别指什么?陈独秀拥护“德、赛先生”的理由是什么?
(5)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五四运动的影响
在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有人负重前行,竭力救国。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形势严峻,中亚浩罕国侵占新疆大部分地区,俄国也出兵侵占伊犁。为了加强西北塞防,清政府任命力主收复新疆的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他命人抬着棺材随军前行,抱定不成功必死的决心;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率领装备了新式武器和进行了新式训练的清军,成功收复新疆。

                                                               ——摘编自人教版和北师版《中国历史》上册



(1)依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为左宗棠收复新疆提供了怎样的条件?从材料中再找出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其他两个条件。

材料二 康有为在(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前一天,由英国人护送逃往香港。政变发生当天,梁启超躲入日本公使馆,后由日本人护送,化装逃到日本。谭嗣同拒绝出走,决心为变法献身。他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说说谭嗣同的行为体现了怎样的精神。
(3)依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日本对中国的变法持什么态度?

材料三 2012年2月12日,宣统皇帝下诏退位(皇帝仅6岁,以皇太后名义下诏),诏曰:“前因民军起事,各省相应,九夏(全国)沸腾……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归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予(我)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钦此。”


(4)依据材料三中的有关内容,指出“民军起事”指的是哪一次武装起义?
(5)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意义。

材料四       辛亥革命……给予孔子儒学以巨大的冲击。但是……袁世凯宣布“整饬(整顿)纲纪”,恢复学校“祭孔”“读经”,颁布《祭孔告令》,声称“……惟此孔子之道,亘古常新,与天无极。”……一时尊孔复辟,气焰嚣张……因此,“儒教不革命,儒学不转轮,吾国就无新思想、新学说,何以造新国民?”

——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6)材料四中,袁世凯“颁布《祭孔告令》”的目的是什么?为了“造新国民”,近代中国出现了哪一历史事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梁启超说:“李鸿章坐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其于西国所以富强之原,茫乎未有闻焉,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1895年,康有为创办《万国公报》,宣传“新法之益”。不久,他在北京、上海组织强 学会作为维新思想的重要阵地。1898年,他入京创办京师大学堂,培养了大量具有维新 倾向的新知识分子。

材料三:从6月11日到9月21日这一百多天中,皇帝迅速地接连发布了一百多条上谕,试图以空前规模大力推行变法维新。8月底前大多数法令涉及经济、军事和文教领域。经济和军事领域中,诏令体现了自强运动的强化。在经济领域,国家以更大的力量促进农、工商业。 在军事方面着重训练现代化陆军,加强海军。……尽管维新运动没有达到它的政治目标, 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

——摘编自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年 下卷》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梁启超认为洋务运动的局限性是什么。结合所学指出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概括维新派宣扬变法的方式。
(3)根据材料三,请你谈谈变法涉及到了哪些方面?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其中一个方面列举其具体措施。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