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40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经济、政治和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发展

材料二:根据《汉书》记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大约有“千八百国”。到春秋时期,还剩140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只剩下十几个诸侯国。

材料三: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避讳)强大(代指背景强大的人或势力),赏不私亲近(亲近的人)……期年之后,道不拾遗(路上丢失的东西没有人去捡拾),民不妄取(老百姓不敢乱取非分之财),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四: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历史信息说明了什么问题?
(2)材料二中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分为二”的唯物史观简要评论这一变化。
(3)材料三记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三指出“商君治秦”取得的效果。
(4)材料四局面的形成与材料一、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5)综上所述,概括推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进步的因素。
23-24七年级上·广东深圳·期中
知识点:春秋争霸的评价铁犁牛耕的使用商鞅变法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社会转型往往引发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等诸多方面的变革。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是一个充满活力、能量和创造力的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给中国带来了一场农业革命。”

——费正清


(1)材料一中提到的“时期”是哪一时期?

材料二: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为了自身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取得优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战国时期,强大的地方诸侯国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图拓展疆域。

——摘编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科书


(2)据材料二的描述,说明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的利与弊。

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社会急剧变化,各种学说蓬勃兴起。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出现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


(3)材料三中“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指的是什么?据材料三写出这一局面出现的背景。

材料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摘自《战国策》


(4)材料一中“商君治秦”是指历史上哪一重大改革事件?“诸侯畏惧”的原因是什么?当时各诸侯国的结局如何?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