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23
近代以来,辈辈仁人志士,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不懈努力。下面材料为19世纪中国“西学东渐”发展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阶段:(1800~1839年)1807年,英国派马礼逊来华传教。此时嘉庆皇帝严禁传教活动,禁止外国人学习中文。

第二阶段:(1840~1860年)一批爱国者从战争中惊醒,他们提倡“师夷长技”……但却是空谷足音,长久不为清政府所重视。

第三阶段:(1860~1895年)夷人的长技被提升为西学……以培养外语、军事,科技人才为目标的新式学堂增多,西式学堂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第四阶段:(1895~1900年)人们对西学的认识,由“西艺”推进到了“西政”……到1898年,学会、学堂和报馆达300多个


(1)第一阶段体现了清末怎样的外交政策?这一政策导致了什么后果?
(2)第二阶段中的“一批爱国者从战争中惊醒”提到的“战争”指的是哪两次战争?
(3)指出与第三、四阶段中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
(4)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中国人对待西学的变化?
23-24八年级上·辽宁大连·期中
知识点:海禁政策、闭关锁国鸦片战争的影响洋务运动的内容戊戌变法的经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

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时强调,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中华文明走向世界】

材料一: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书写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

【中华文化圈】

材料二 : 隋唐统一后,汇聚南北内外多种文化,融合创新,成为光芒四射的世界文化中心。周边各国派遣使者和留学生,积极学习并吸收中华文明的成果。中华典章制度、思想文学等深刻渗入日本、朝鲜和越南,最终以中华文明为基础、以汉字为表征形成了东亚文化圈。该文化圈又因汉字所承载的中华文明,也被称为“中国文化圈”。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文明西传促进欧洲变革】

材料三:

【西学东渐】

材料四 : 19世纪“西学东渐”发展阶段

阶段时期西学东渐的情况
第一阶段1800~1839年1807年,英国派马礼逊来华传教。此时嘉庆皇帝厉行闭关政策,严禁传教活动,禁止外国人学习中文
第二阶段1840~1860年一批爱国者从战争中惊醒,他们提倡“师夷长技”……但却是空谷足音,长久不为清政府所重视
第三阶段1860~1895年夷人的长技被提升为西学……以培养外语、军事,科技人才为目标的新式学堂增多,西式学堂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第四阶段1895~1900年人们对西学的认识,由“西艺”推进到了“西政”……到1898年,学会、学堂和报馆达300多个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丝路精神的核心是?今天中国复兴丝绸之路,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现实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朝对外交流的史实概括隋唐“中国文化圈”形成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三,概括宋元时期科技传播的特点。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中任选一项,运用史实分析其对欧洲“走向近代”的影响。
(4)分析指出与第四阶段的“西学东渐”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中国人对待西学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