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9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探索史,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加以探究。

材料一   “苟利回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材料二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静拔侧,致远鼓棹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贱。”

材料三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如,算其家人口多素,人多则多分,人赛则春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农问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

材料四   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材料五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析》

材料六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材料七   1903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演说时说:“革命为唯一法宝,我们必须倾覆清政府,建立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

材料八   “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秋瑾

“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材料九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理论、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1)材料一反映了把国家民族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人物应是谁?材料二描写的战役中,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谁?请用一句话评价这两位人物。
(2)材料三出自哪一文件?此文件最终是否实现?
(3)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少数人”指的是地主阶级的哪一派别?他们提出了什么口号?结果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材料五反映了康有为等人主张建立什么政体的资本主义国家?材料六体现了谭嗣同的什么精神?但改革最终失败,说明了什么问题?
(5)根据材料七,指出孙中山提出的手段是什么?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对材料七中同盟会政治纲领做了怎样的阐述?有何重大意义。
(6)材料八体现了秋瑾、林觉民等革命党人的什么精神?
(7)材料九中的“德、赛两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材料九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采取了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态度,你觉得应采取怎样的正确态度?
(8)综合以上材料分析,中国人探索救国向西方学习呈现怎样的特点?
(9)通过以上抗争与探索的探究你得到哪些认识?
23-24八年级上·新疆省直辖县级单位·期中
知识点:洋务运动的评价戊戌变法的经过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和主要内容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中国梦”是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近代以来,为实现中华民放牧伟大复兴梦,先贤们一直在探索中前行,不懈努力,几多教调和启示,阅读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富强之梦】

材料一   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结合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少数人的觉悟”是指什么事件?
【立宪之梦】

材料二   梁启超认为,“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有人认为戊戌变法在政治上是具有君主立宪的目标和理想,在经济上,它要推动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2)由材料二可知,甲午战败极大地唤醒了中国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希望通过改革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改革最终失败,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共和之梦】

材料三   资产阶级革命派认为:中国不是“国民恶劣”,而是“政府恶劣”。……中国国民有建立民主共和的能力,只有“兴民权、改民主”才是唯一出路。

——摘自朱志敏《中国近代史纲要》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兴民权、改民主”不懈努力,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
【文明之梦】

材料四   要拥护那德先生,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理论、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4)材料体现的是哪块运动?这场运动提出了哪两大口号?
【复兴之梦】

材料五: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5)结合上述材料,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应如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中国梦“是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近代以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先贤们一直在探索中前行,不懈努力。几多教训启示,阅读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富强之梦】

材料一 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结合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少数人的觉悟“是指什么事件?
【立宪之梦】

材料二 梁启超认为:“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有人认为戊戌变法在政治上是具有君主立宪的目标和理想,在经济上,它要推动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2)由材料二可知,甲午战败极大唤醒了中国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希望通过改革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改革最终失败,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共和之梦】

材料三 资产阶级革命派认为,中国不是“国民恶劣“,而是”政府恶劣“……中国国民有建立民主共和的能力,只有”兴民权、改民主“才是唯一出路。               

——摘自朱志敏《中国近代史纲要》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兴民权、改民主“不懈努力,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
【文明之梦】

材料四: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理论、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4)材料体现的是哪场运动?这场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复兴之梦】

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中国的主权被无视,引发了一场反帝爱国运动。在100年后的今天,做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中国在世界各项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


(5)结合上述材料,新时代的青少年应如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四:1840年到1949年的中国历史经历了“沉沦”、“谷底”、“上升”三个阶段。在1840年—1901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沉沦”;1901年—1920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谷底”,即黑暗和黎明的交错期,是为上升积聚力量的时期……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稿》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怎样评价西方列强侵华的影响。
(2)材料二中英法联军发动战争、攻进北京的目的是什么?材料中的“少数人”指的是什么阶级?他们为了“学西洋”提出了什么口号?
(3)材料三反映了康有为等人主张建立什么政体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改革最终失败,说明了什么问题?
(4)根据所学,结合材料四,中国从开始“沉沦”到完全沉沦“谷底”的标志性事件各是什么?结合所学,指出近代中国社会不断往下“沉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我们从中可以获得怎样的启示?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