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英之间,为什么会爆发这场战争?它将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也许,英国议会在18404月的3天辩论,可以帮助后人考查战争的根源。关于是否对中国开战,看起来似乎是与两种植物有关的贸易引起的。

——英国人的鸦片和中国人的茶叶。——《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   不管外国侵略者如何欺凌与侮辱它……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朝封建统治者始终没有把外国侵略者当成真正的敌人,因为他们心目中的真正的敌人不是别的,而只是革命的人民……甲午战争后,中国沿海重要港湾……都树起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旗帜……铁路干线的修筑权为它们所夺……。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三   在条约关系史上,《辛丑条约》背离对等原则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而且,附件内容多为清帝上谕,这些以承诺国际义务为内容的上谕,通过附件的形式成为了和约的一部分。这一新的方式鲜明地体现了列强对华的强权政治和前所未有的霸道性质。

——李育民《近代中外战争与条约关系(上)》


(1)材料一中提到的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遭受的哪次侵略战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英国发动这场侵略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举出一例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外国侵略者欺凌与侮辱它”的史实,并说明它“没有把外国侵略者当成真正的敌人”的原因。根据材料概括甲午战争后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要方式。
(3)根据材料三,分析“这一新的方式”的内涵。
23-24八年级上·广东中山·期中
知识点:鸦片战争的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马关条约、瓜分狂潮辛丑条约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条约主要内容有:(一)中国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三)中国赔偿英国的款项总数为2100万元……(四)英国商人“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中国近代史(1840—1919)》

材料二不管外国侵略者如何欺凌与侮辱它……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朝封建统治者始终没有把外国侵略者当成真正的敌人,因为他们心目中的真正的敌人不是别的,而只是革命的人民……甲午战争后,中国沿海重要港湾……都树起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旗帜……铁路干线的修筑权为它们所攫夺……。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三在条约关系史上,《辛丑条约》背离对等原则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而且,附件内容多为清帝上谕,这些以承诺国际义务为内容的上谕,通过附件的形式成为了和约的一部分。这一新的方式鲜明地体现了列强对华的强权政治和前所未有的霸道性质。

——李育民《近代中外战争与条约关系(上)


(1)材料一中,“条约”是哪一条约?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转型产生了什么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举出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外国侵略者欺凌与侮辱它”的史实,并说明它“没有把外国侵略者当成真正的敌人”的原因。据材料概括甲午战争后列强瓜分中国的方式。
(3)材料三中,《辛丑条约》签订于哪一战争后?据材料,分析“这一新的方式”的内涵。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条约主要内容有:(一)中国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三)中国赔偿英国的款项总数为2100万元……(四)英国商人“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中国近代史(18401919)》

材料二       不管外国侵略者如何欺凌与侮辱它……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朝封建统治者始终没有把外国侵略者当成真正的敌人,因为他们心目中的真正的敌人不是别的,而只是革命的人民……甲午战争后,中国沿海重要港湾……都树起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旗帜……铁路干线的修筑权为它们所攫夺……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三       在条约关系史上,《辛丑条约》背离对等原则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而且,附件内容多为清帝上谕,这些以承诺国际义务为内容的上谕,通过附件的形式成为了和约的一部分。这一新的方式鲜明地体现了列强对华的强权政治和前所未有的霸道性质。

——李育民《近代中外战争与条约关系(上)》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条约”是哪一条约?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转型产生了什么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举出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外国侵略者欺凌与侮辱它”的史实并说明它“没有把外国侵略者当成真正的敌人”的原因。据材料概括甲午战争后列强瓜分中国的方式。
(3)材料三中,《辛丑条约》签订于哪一战争后?条约中最能体现“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条款内容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条约主要内容有:(一)中国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三)中国赔偿英国的款项总数为2100万元……(四)英国商人“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中国近代史(1840—1919)》


(1)材料一中,“条约”是哪一条约?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转型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   不管外国侵略者如何欺凌与侮辱它……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朝封建统治者始终没有把外国侵略者当成真正的敌人,因为他们心目中的真正的敌人不是别的,而只是革命的人民……甲午战争后,中国沿海重要港湾……都树起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旗帜……铁路干线的修筑权为它们所攫夺……。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2)结合所学知识,举出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外国侵略者欺凌与侮辱它”的史实,据材料说明它“没有把外国侵略者当成真正的敌人”的原因。据材料概括甲午战争后列强瓜分中国的方式。

材料三   在条约关系史上,《辛丑条约》背离对等原则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而且,附件内容多为清帝上谕,这些以承诺国际义务为内容的上谕,通过附件的形式成为了和约的一部分。这一新的方式鲜明地体现了列强对华的强权政治和前所未有的霸道性质。

——李育民《近代中外战争与条约关系(上)》


(3)材料三中,《辛丑条约》签订于哪一战争后?据材料,说明“这一新的方式”的内涵。
(4)综上所述,归纳这一时期中国遭受沉重苦难的原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