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材料二   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消息传出后,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痛陈时局的危险和变法的紧迫性,呼吁变法。

材料三   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认同……孙逸仙者,非一氏之私号,乃新中国发现之名词也。有孙逸仙而中国始可为……

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等人筹办洋务的目的是什么?李鸿章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的关键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变法历时103天,史称什么变法?此次变法中唯一留下的新政措施是什么?
(3)材料三中,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什么革命组织?该组织的机关报纸名称是什么?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材料四中的“德、赛”两位先生指什么?根据材料概括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5)纵观上述材料,你从中国近代化历程中得到什么认识?
23-24八年级上·宁夏吴忠·期中
知识点:洋务运动的背景、目的戊戌变法的性质和影响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一,回答问题。
以下是某中学八年级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搜集到的有关历史文字资料和图片。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李鸿章

材料二   在民族危机日趋深重和康有为屡次上书呼吁之下,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史称戊戌变法。

材料三


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什么重大事件?请举出李鸿章在此次事件中的主要活动。
(2)材料二中所提到的戊戌变法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3)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对材料三的内容作了怎样的阐述?以其为指导思想的辛亥革命的最大历史功绩是什么?
(4)材料四反映的是哪一场运动?在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方面,它与材料一有何不同之处?
(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为该历史兴趣小组的这一活动拟定一个恰当的题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以下是某中学八年级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搜集到的有关历史文字资料和图片。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一一李鸿章


材料二 在民族危机日趋深重和康有为屡次上书警世之下,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 是”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史称戊戌变法。
材料三

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一一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什么重大事件? 请用一句话概括它对中国近代化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2)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经济、政治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各是什么?
(3)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材料三的内容概括为什么内容?以其为指导思想的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4)材料四反映的是哪一场运动?运动高举什么旗帜?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蒋廷黻《近代中国外交史资料辑要》

(1)为了实现材料一中的意图,清政府推行了什么运动?举一“制器之器”的例子。

材料二:国家振兴庶正,兼采西法,诚以为民立政,中西所同,而西人考究较勤,故可补我所不及。今士大夫昧于域外之观者,几若彼中全无调教,不知西国政治之学,千端万绪,主于为民开其智慧,裕其身家,其精乃能美人性质,廷人寿命。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2)依据材料二,分析国家开始“兼采西法”的背景是什么?

材料三:西洋人因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答辩书》(1919115日)

(3)材料三中的观点出现在什么运动时期?这次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4)一部近代史是先进的中国人探寻救国救民之路的历史,结合以上材料分析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怎样的道路探寻?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