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4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归纳科举制的特点。结合所学,指出明清科举制的发展变化。
(2)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对科举取士的主要看法。结合所学,分析其上述议论的目的。
(3)据材料三,指出现代中国公务员考录工作采用的办法。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请你谈谈对选官制度变革的认识。
材料一:(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连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摘编自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二:夫近代官人,皆由科举……然内政外交、治兵理财,无一能举者,则以科举之试,以诗文楷法取士,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故也。
——摘编自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
材料三:录用担任一级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级层次的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2019)第四章录用第二十三条
(1)据材料一,归纳科举制的特点。结合所学,指出明清科举制的发展变化。
(2)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对科举取士的主要看法。结合所学,分析其上述议论的目的。
(3)据材料三,指出现代中国公务员考录工作采用的办法。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请你谈谈对选官制度变革的认识。
2023·江苏扬州·三模
类题推荐
科举制在封建社会维持了约1300年,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1)据材料一指出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 并归纳科举制的主要特点。
(2)材料二中唐代科举考试主要包括哪两个科目?初试时主要考查的是什么内容?
(3)据材料三, 归纳科举制在宋朝发展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注重文教事业”与宋朝什么国策有关?
(4)综合上述材料, 谈谈你对科举制的认识。
材料一(隋创进士科之后) 历代踵行, 时加修正, 以迄于明清, 防闲之法益密, 取人之道益公。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二唐朝科举考试内容
科目 | 初试 | 二试 | 三试 |
明经 |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 每经帖十条 | 口答诸经大义十条 | 答时务策三道 |
进士 |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 | 作诗、赋、文各一篇 | 作时务策五道 |
——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
材料三宋朝注重文教事业, 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宋代科举扩大了录取范围, 名额也成倍增加, 只要登科一般都授予官职, 逐渐形成庞大的文官集团。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参考书
(1)据材料一指出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 并归纳科举制的主要特点。
(2)材料二中唐代科举考试主要包括哪两个科目?初试时主要考查的是什么内容?
(3)据材料三, 归纳科举制在宋朝发展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注重文教事业”与宋朝什么国策有关?
(4)综合上述材料, 谈谈你对科举制的认识。
制度创新对历史的演进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根据材料二,归纳从唐代到南宋至清进士、状元的地理分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人眼中“科举制”的积极作用和不足之处。
材料一:(隋创立后)历代踵(仿照)行。时加修正,以适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二:《中国历史地理》中的历代科举进士、状元的地理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欧洲人眼中的“科举制”
人物 | 看法 |
魁奈(1694—1774年),法国启蒙思想家。 | “中国的先进性在于,中国不存在欧洲社会那种意义的阶级分野,没有世袭贵族,人们的社会地位和身份是可以变动的,一个人的功绩和才能是他可能获得显赫地位的唯一标准。” |
休谟(1711——1776年)英国哲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 | “中国是一个幅员广大的帝国,使用同一种语言,同一种法律,同一种方式交流感情”“中国一流人才的出路也极为单一,学而优则仕。除此之外,中国想象不出还有什么更好的出路。在这种情况下,怎能指望中国人会在科学上投入什么精力?” |
——摘编自傅军《西方从中国的科举制中学到了什么?》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度的主要特点(不得照抄原文)。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度诞生的标志。(2)根据材料二,归纳从唐代到南宋至清进士、状元的地理分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人眼中“科举制”的积极作用和不足之处。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