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较难0.4 引用2 组卷57
1840年以来,一些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强盛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虽然遭遇了各种挫折,却仍然在孜孜以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注:指洋务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895年,康有为创办《万国公报》,宣传“新法之益”。不久,他在北京、上海组织强学会,并于1896年创办《强学报》,宣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1896年,梁启超等在上海创办《时务报》,这份报刊成为宣扬维新思想的重要阵地。1898年,他入京创办京师大学堂,培养了大量具有维新倾向的新知识分子。

材料三   革命为唯一法门,可以拯救中国出于国际交涉之现实危惨地位……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立民国。革命成功之日,效法美国选举总统,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这场运动是采纳了西方文明中哪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更为可取的东西”指什么?这场运动有何进步作用?
(2)结合所学知识,哪一运动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根据材料二,请概括维新派宣扬变法的方式。
(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的主张。为此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从近代一些先进中国人的探索,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22-23八年级上·贵州毕节·期中
知识点:洋务运动的内容洋务运动的评价公车上书 辛亥革命的影响和意义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近代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苦难,中国人民积极寻求摆脱苦难的答案。

材料一   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注:指洋务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895年,康有为创办《万国公报》,宣传"新法之益"。不久,他在北京、上海组织强学会,并于1896年创办《强学报》,宣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1896年,梁启超等在上海创办《时务报》,这份报刊成为宣扬维新思想的重要阵地。“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也正国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摘编自《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三


孙中山赞叹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德先生、赛先生成为中国此后10余年间人们耳熟能祥的名词……成为中国人开始寻找到走出困境的方略。

——《复兴之路》(上)


(1)结合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指出这场运动的口号是什么?它采纳了西方文明中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有哪些。请举一例
(2)根据材料二,概括维新派宣扬变法思想的方式,请根据材料指出“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的理由。
(3)结合材料三简述这一时期的思想潮流。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走出困境的方略”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特点。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