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62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更是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正是在洋务派主持下,中国拥有了第一批机器生产的兵工厂、造船厂、纺织厂、钢铁厂……在“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企业里,一些地主、官僚、商人逐渐向资产阶级转化。

——《从洋务、维新到资产阶级革命》

材料三:当洋务运动压制中国资本主义,而以“富强”自夸时,微弱的代表资产阶级要求的改良主义者提出了经济方面改革的要求,当洋务运动开始破产时,他们进一步提出了政治方面改革的要求,当洋务运动完全破产后,终至酝酿为戊戌变法,这是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的相互关联。

——汤志钧《戊戌变法史论》

材料四:1895年10月,康有为离京南下,在南京会见张之洞。在得到张之洞的资助后,创办了上海强学会,并于1896年1月创办《强学报》。

——岳麓书社《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五:“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辛亥革命一度成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

——摘自臧运祜《20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1)图一、图二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请列举两个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并指出这一系列举措在中国历史上有何积极作用?
(3)依据材料三指出戊戌变法对洋务运动有哪些超越?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洋务派在近代化探索的道路上有什么不同?
(4)依据材料四指出维新派为宣传变法采取的方式有哪些?
(5)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的理由。
22-23八年级上·广东惠州·期中
知识点:洋务运动的评价戊戌变法的性质和影响辛亥革命的影响和意义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沉沦、抗争、奋斗与崛起,不断追逐同一个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示意图,首先完成相应的填空。
A._______   B.__________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企业提供资金、燃料。

——摘自《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2)根据材料二,指出洋务运动创办民用工业的目的。列举当时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各两例。

材料三   正是在洋务派主持下,中国拥有了第一批机器生产的兵工厂、造船厂、纺织厂、钢铁厂……在“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企业里,一些地主、官僚、商人逐渐向资产阶级转化。

——《从洋务、维新到资产阶级革命》


(3)依据材料三归纳洋务派的一系列举措有何积极作用?

材料四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本,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4)材料四中,梁启超认为变法成败关键是什么?

材料五   当洋务运动压制中国资本主义,而以“富强”自夸时,微弱的代表资产阶级要求的改良主义者提出了经济方面改革的要求,当洋务运动开始破产时,他们进一步提出了政治方面改革的要求,当洋务运动完全破产后,终至酝酿为戊戌变法,这是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的相互关联。

——汤志钧《戊戌变法史论》


(5)依据材料五指出,戊戌变法对洋务运动有哪些超越?

材料六   1840年到1949年的中国历史经历了“沉沦”、“谷底”、“上升”三个阶段。在1840年——1901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沉沦”;1901年——1920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变现为“谷底”,即黑暗和黎明的交错期,是为上升积聚力量的时期;1921年以后,中国历史发展主要趋势据变现为“上升”了,可以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6)根据所学,结合材料六,中国从开始“沉沦”到完全沉沦到“谷底”的标志性事件各是什么?
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救国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工业提供资金、燃料。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1)依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特点。“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洋务运动起到什么作用?洋务运动是在哪次战争之后中国人进行的一次近代化探索?

材料二1895年10月,康有为离京南下,在南京会见张之洞。在得到张之洞的资助后,创办了上海强学会,并于1896年1月创办《强学报》。

——岳麓书社《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依据材料二写出维新派采取了哪些方式来宣传变法。

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辛亥革命一度成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

——《20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的理由。

材料四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军阀割据……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4)运用史实说明新知识分子“唤醒国家及人民”的“基本的东西”是什么。“中国的文艺复兴”指什么?

材料五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举了!

——摘编自《五四运动史》


(5)材料五中“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体现出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对中国革命进程有什么影响?
(6)综合以上五则材料,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