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22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团结和国家统——直是社会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实现统一】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1)写出材料一描述的历史事件的意义。

【和同一家】材料二: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今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于吐蕃。

——刘昫《旧唐书》


(2)请说出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请说明这一史实从侧面体现了唐朝实施的民族政策是什么。

【政权分立】材料三

   


(3)写出图一中建立A政权的民族。写出图二中的B、C两个政权在当时达成了的边界协议内容。

【走向统一】材料四


   

                            图三     元朝形势图


(4)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角度,分析图三局面的实现有什么重要意义?

【巩固边疆】材料五


   

        图四     清代《平定准噶尔图卷》局部


(5)图四反映了清朝平定准噶尔部叛乱的史实,请写出率军亲征平定这次叛乱的清朝皇帝。写出清朝为巩固西北边疆在新疆设置的管辖机构。
(6)综合上述材料,说说统一国家的形成与民族融合的关系。
22-23七年级下·四川泸州·期末
知识点:秦朝的建立唐与吐蕃宋金和议西藏与新疆的治理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材料一: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于吐蕃。弄赞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

——《旧唐书》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元朝时候,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元朝时期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有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明长城示意图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我国古代统治者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四:17世纪,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噶尔丹勾结沙俄,大搞分裂,发动叛乱。康熙帝三次率军亲征,大败噶尔丹。18世纪,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发动叛乱,乾隆帝派兵平息。接着,清朝设置机构,管辖整个新疆地区。


(4)请写出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清朝设置的管辖整个新疆地区的管理机构是什么?
(5)通过上述分析,你认为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是什么?
处理好民族关系历来是各朝代政权实施治国理政、追求和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于吐蕃。弄赞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见道宗,执子婿之礼甚恭。

——【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卷一九六上《吐蕃传上》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有何作用?

材料二   


图一宣政院印        图二达赖金印        图三班禅金印


(2)指出材料二中图一的宣政院印戳在哪个朝代的官方文书中能见到?它的职责是什么?图二和图三反映的主要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为了监督西藏地方政务,清政府还在西藏设置了什么机构?

材料三   


图四清代《平定准噶尔图卷》(局部)   图五新疆伊犁将军府


(3)材料三中图四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图五中“伊犁将军”的职责是什么?

材料四   1761年,居住在伏尔加河下游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举行反抗沙俄的起义,遭到沙皇军队的残酷镇压。在生死存亡之秋,首领渥巴锡等率部众于1770年10月再次发动了反抗沙俄的武装起义,他们高呼:“我们的子孙永不当奴隶,让我们到太阳升起的地方去!”经长途跋涉,东归祖国,受到了乾隆皇帝的隆重接待和妥善安置。


(4)材料四反映了清朝皇帝对于少数民族的爱国义举持一种怎样的态度?
民族关系在中国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会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入蕃。弄赞率其兵次(到达)柏海,亲迎于河源。”

——《旧唐书》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2)材料二中的“朕”是谁?根据材料分析当时实行的民族政策。

材料三   从整体来考察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规律,不难看出,既有阶段性的友好,也有阶段性的战争。在和好阶段,双方都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好局面,尽量采取一些措施以求维持较长时间的和好;在战争阶段内,也有一些谋求和好的活动。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3)分析材料三,举出北宋时期“阶段性的和好”、“阶段性的战争”的事例。(各一例)

材料四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在这首歌中,有一个少数民族是在元朝时期由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来中国后与汉、蒙、畏兀儿等民族融合的结果。


(4)根据材料四,说明我国在元朝时期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

材料五 大事年表

时间事件
1653年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金册、 金印和“达赖喇嘛”封号
17世纪后期康熙帝三次亲征,平定蒙古族准噶尔叛乱势力
1713年康熙帝册封西藏另一位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18世纪中期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
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确定了金瓶掣签制度
(5)根据材料五,归纳清朝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管理的主要方式。
(6)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