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表中B和D处分别是我国古代哪一时期?这两个时期发展的共同趋势是怎样的?

材料二:唐太宗认为:“夫民者国之先,国者君之本。”因此他注重农桑,轻徭薄赋,使社会经济繁荣起来。明初,朱元璋下令各地流亡人民还乡生产,还乡者皆免税三年,量力开垦土地。清初统治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

——摘编自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统编初中历史教科书等


(2)材料二中,历代统治者对经济的发展有何共同态度?

材料三:明中后期传入我国的高产作物,如玉蜀黍(即玉米)、番薯(俗称地瓜),到清代普遍种植于全国各地,高产作物的推广,对于粮食增产有重大影响。清初荒地极多,随处可见,而到康熙末年,则大都被开垦耕种。因而耕地面积由1645年的400余万顷,增加到1724年的680余万顷。人口增长也随之加快,特别是地丁合一之后,人口数字急剧增加,乾隆十四年(1749)为1亿7000万,至嘉庆十七年(1812)增加到3亿6000万。

——摘编自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中后期农业产量迅速增加的原因是什么?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封建经济发展的因素。
22-23七年级下·河南濮阳·期末
知识点:盛世经济的繁荣经济重心南移明清经济的发展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