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104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列强的侵略使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时清朝有军队约80万,英国远征军最多2万人,英清人数为140。但清朝兵力散布全国各处,每遇战事,需要从各驻扎地抽调兵丁。清朝的调兵速度大致为:邻省约3040天,隔一二省约50天,隔三省约70天,隔四省约90天以上。清军并非全员作战,比如在18418月厦门防御战中,4300名驻守当地的福建水师,参战者不足2000人。

——摘编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材料二   1850年到1856年,英国对华贸易逆差额逐步扩大,短短的几年中,逆差额从4274880磅到8436072磅几乎翻了一番。英国在此期间曾扩大对华鸦片走私,其中1845——1849年中国年平均进口3.9万箱,18501854年年平均进口5.35万箱,18551859年年平均进口6.85万箱,但鸦片的盈利并不足以弥补其对华贸易的巨大逆差,仅生丝一项出口就可将其抵消。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的中英贸易》

材料三   1890年,美国海军将领马汉提出了海权论:海权即凭借海洋使一个民族变得伟大的所有因素,海权支配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马汉关于海权问题的论述,在中国受到冷落,却引起了正积极向外扩张的日本的密切关注……(日本)这种与时俱进的学习方式终于在五年以后得到了回报。

——摘编自马汉《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

材料四   结果京师再陷,朝廷狼狈出亡,……结果赔偿巨款,京津一带驻兵,形同异域,清政府完全在外人宰割之下,中国已失去独立的精神。

——摘编自郭延以《近代中国的变局》


(1)根据材料一,分析归纳鸦片战争中清军战败的原因。这场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英贸易出现了什么状况?这种状况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后来英国人是如何应对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日本“五年以后”通过哪一重大事件“得到了回报”?这一事件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京师再陷”后,中国被迫签订了什么条约?条约中哪一条款可以证明“满清政府完全在外人宰割之下,中国已失去独立的精神”?
22-23八年级上·广东深圳·阶段练习
知识点:鸦片战争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马关条约、瓜分狂潮辛丑条约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华儿女的血泪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时清朝有军队约80万,英国远征军最多2万人,英清人数为140。但清朝兵力散布全国各处,每遇战事,需要从各驻扎地抽调兵丁。清朝的调兵速度大致为:邻省约30~40天,隔一二省约50天,隔三省约70天,隔四省约90天以上。清军并非全员作战,比如在18418月厦门防御战中,4300名驻守当地的福建水师,参战者不足2000人。

——摘编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材料二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

——梁启超

材料三我国传统的农历纪年法是以10天干配对12地支形成的,60年一轮环。庚子年是农历纪年法的一个轮年。1960年,庚子年,新中国正处于1959~1961年的三年困难时期,国际和国内因素导致我国陷入了粮食极度短缺的境地。1900年,庚子年,八国联军侵犯中华,再次攻陷北京城,导致中华民族几乎丧国灭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梁启超认为“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
(3)依据材料三指出,“八国联军侵犯中华”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八国联军侵华“导致中华民族几乎丧国灭种”?结合史实,举例说明近代列强的侵华手段。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怎样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材料一:中英之间为什么会爆发这场战争?它将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呢?也许,英国议会在1840年4月的3天辩论,可以帮助后人考察战争的根源。关于是否对中国开战,看起来似乎是与两种植物有关的贸易引起的--英国人的鸦片和中国人的茶叶。

——《复兴之路》解说词


(1)材料一中,英国统治者把鸦片战争的原因归结为中英之间的贸易争端是否正确?为什么?

材料二: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南京条约》


(2)根据材料二指出,哪个条款使中国海关失去了保护中国经济的作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南京条约》的签订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

材料三:从1850年到1856年,英国对华贸易逆差额逐步扩大,短短的几年中,逆差额从4274880英镑涨到8436072英镑,几乎翻了一番。英国在此期间曾扩大对华鸦片走私,其中1845-1849年中国年平均进口3.9万箱,1850-1854年年平均进口5.35万箱,1855-1859年年平均进口6.85万箱,但鸦片的盈利并不足以弥补其对华贸易的巨大逆差,仅生丝一项出口就可将其抵消。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的中英贸易》


(3)据材料三,指出中英贸易出现了什么状况。这是否符合英国人的利益?后来英国人是如何应对的?

材料四:《南京条约》签订后,英法对华掠夺变本加厉,英法“洗劫空前”“贪婪索取”。马克思说:“沙俄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4)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材料四中英法“洗劫空前”“贪婪索取”。材料四中马克思说沙俄“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请用史实证明。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香港的水坑口街(原名叫“波些臣街”“占领街”)……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血泪斑斑的中国近代史的开始。那片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

——《复兴之路》解说词


(1)材料一中“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指的是什么战争?依据哪一条约,英国人将“香港海湾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根据材料回答,这一事件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材料二:昨日下午,法国皮诺家族在国家博物馆将圆明园流失文物青铜鼠首和兔首无偿捐赠给中国,这是圆明园被劫掠文物首次以无偿捐赠的方式回归。国家文物局已将这两尊兽首划拨国家博物馆收藏,并将于近期公开展出。至此,圆明园12兽首中已有7件回归。

——《新京报》2013年6月29日


(2)材料二中的“圆明园的鼠首和兔首”是在哪次战争中流失国外的?在这次战争中,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什么条约承认了鸦片贸易合法化?

材料三:清国之败,非君相一己之罪,盖其墨守常经,不变通所致也。夫取士必考试,考试必由文艺,文艺乃为显荣之阶梯,岂足济实效乎?……前三十载,我日本之国事,遭若何等之辛酸,厥能免于垂危者,度阁下之所深悉也。当此之时,我国去旧治,因时制宜,更张新政,为国可存立之一大要图。

——摘自1895年《大日本海军总司令官伊东佑亨致大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书》


(3)材料三“清国之败”与哪场战役关系最为密切?这场战争引发了怎样不堪回首的后果?

材料四:结果京师再陷,朝廷狼狈出亡,东北初步全部沦陷,被据五年,结果赔偿巨款,京津一带驻兵,形同异域,满清政府完全在外人宰制之下,中国已失去独立的精神。

——郭廷以《近代中国的变局》


(4)材料四中“京师再陷”后,中国被迫签订条约,使得“满清政府完全在外人宰制之下,中国已失去独立的精神。”请你写出条约中哪一条款可以证明这一观点?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