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39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始终重视“三农”问题,就解决“三农”问题,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法规定,废除…,将没收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公平合理的分配给无地少地的贫苦农民。

材料二:中国现代社会的性质,既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成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社会。

-——毛泽东上世纪50年代中的一次讲话。

材料三:19588月,报纸上提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各地成立人民公社,公社一切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撑破肚皮吃饱饭,吃饭不要钱,这导致了“共产风”盛行,劳动纪律废弛,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破坏。

材料四:“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1)材料一反映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的第一次生产关系的调整,其法律依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发展方面概括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2)依据材料二,指出“第二步”胜利的标志?胜利的意义是什么?
(3)材料三1958年我国农村建设出现了怎样的失误?结合课本,为了克服经济困难,中共中央提出什么方针的调整?
(4)依据材料四指出党和政府对农村问题做的最大调整是什么?它对我国农业的发展起什么作用?
(5)党和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我们从中得到哪些启示?(至少两点)
22-23八年级下·江苏盐城·期中
知识点:土地改革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大跃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就解决“三农”问题,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拐点:新中国成立后】

材料一   ……法规定,废除……;将没收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公平合理的分配给无地少地的贫苦农民。


(1)建国初,党和政府在全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其法律依据是什么?土地改革完成有何历史意义?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材料二   中国现代社会的性质,既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成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2)依据材料,指出“第二步”胜利的标志?“胜利”的意义是什么?
【艰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材料三   1958年8月,报纸上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出现了“早稻亩产三万六千多斤”“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3)1958年我国农村建设出现了怎样的失误?它带来怎样的危害?
【伟大的历史转折:改革开放】

材料四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4)根据材料指出党和政府对农村问题做的最大调整是什么?它对我国农业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感悟历史】
(5)党和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就解决“三农”问题,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拐点:新中国成立后】

材料一:……法规定,废除……;将没收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公平合理的分配给无地少地的贫苦农民。


(1)建国初,党和政府在全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其法律依据是什么?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民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材料二:中国现代社会的性质,既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成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2)依据材料,指出“第二步”胜利的标志?“胜利”的意义是什么?

【艰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材料三:1958年8月,报纸上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出现了“早稻亩产三万六千多斤”“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3)1958年我国农村建设出现了怎样的失误?它带来怎样的危害?

【伟大的历史转折:改革开放】

材料四:“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4)根据材料指出党和政府对农村问题做的最大调整是什么?它对我国农业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感悟历史】


(5)党和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就解决“三农”问题,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


(1)建国初,党和政府在全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其法律依据是什么?祖国大陆何时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材料二   中国社会的性质,既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成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社会。


(2)“第二步”胜利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三   19588月,报纸上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出现了“早稻亩产三万六千多斤”“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3)材料中1958年我国农村建设出现了怎样失误?

材料四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4)党和政府在农村做出的重大调整是什么?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