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较难0.4 引用2 组卷82
如果把中国现代化道路比作一条环环相扣的漫长链条,那么洋务运动使中华民族开始了强国之梦,戊戌变法就是其始端不远处的重要一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近代化经过洋务运动的努力,虽然远未成功,但却给中国的近代化,尤其是工业近代化,打下了一个薄薄的基础,也积累了一些符合中国国情的实现近代化的经验……当然,洋务运动,包括后来中国近代化的缓慢步伐带给中国的近代工业基础毕竟是太薄弱了……应该由近代化过程担负的改造整个社会面貌的历史任务远远没有完成。

——李德征《中外学者对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关系的几点看法》

材料二:作为中国近代化的最早尝试,洋务运动深刻动摇了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结构……这也意味着长期适用于农业社会和自然经济的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努力适应刚刚起步不久的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和商品经济的要求。

——摘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汉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摘编自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

材料三:光绪帝按照康有为提出的办法,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主要内容有:发展农业、工业、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等等。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摘编自陈兰村等著《新编中华上下五千年》

材料四: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在不掌握权力的情况下,靠不停地向皇上条陈奏折,由皇帝颁布诏书的形式来进行变法,结果失败。……维新阵营其实还是先前的士大夫群体,他们虽然有了一些新观念、新思想,但阶级的局限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找到变法、变革的真正力量。

——摘编自《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运动的成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洋务运动“历史任务远远没有完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变法内容主要反映了哪一个阶级的愿望与要求。其中,最能体现该阶级利益的是哪一项内容?
(4)根据材料四,概括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指出戊戌变法的主要历史意义。
22-23九年级上·湖北省直辖县级单位·期中
知识点:洋务运动的评价戊戌变法的经过戊戌变法的性质和影响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如果把中国现代化道路比作一条环环相扣的漫长链条,那么戊戌变法就是其始端不远处的重要一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

材料二:1895年,康有为创办《万国公报》,宣传“新法之益”。不久,他在北京、上海组织强学会,并把其作为宣传维新思想的重要阵地。1898年,维新派创办新式学堂,培养具有维新倾向的新知识分子。

——摘编自《简明中华百科全书》

材料三:光绪帝按照康有为提出的办法,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主要内容有:发展农业、工业、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等等。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摘编自陈兰村等著《新编中华上下五千年》

材料四: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在不掌握权力的情况下,靠不停地向皇上条陈奏折,由皇帝颁布诏书的形式来进行变法,结果失败。……维新阵营其实还是先前的士大夫群体,他们虽然有了一些新观念、新思想,但阶级的局限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找到变法、变革的真正力量。

——摘编自《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材料五:尽管维新运动没有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对中国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

——摘编自贾维《谭嗣同研究著作述要》


(1)根据材料一,梁启超认为变法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的几种方式。(答出两点即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变法内容主要反映了哪一个阶级的愿望与要求。其中,最能体现该阶级利益的是哪一项内容?
(4)根据材料四,概括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
(5)根据材料五,指出戊戌变法的主要历史意义。(答出1点即可)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阶级为了民族的生存和国家的兴亡,以各种形式展开了挽救危亡、振兴中华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种由战争而造成的变化意味着中国主权的丧失。从香港和五口输入的外国商品,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为资本主义因素的发生和发展让出了地盘。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于是出现了《海国图志》《瀛寰志略》。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

——摘编自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1861年)

材料三   光绪帝按照康有为提出的办法,发布了一系列的变法令,主要内容有:发展农业、工业、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等等。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摘编自陈兰村等著《新编中华上下五千年》

材料四   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在不掌握权力的情况下,靠不停地向皇上条陈奏折,由皇帝颁布诏书的形式进行变法,结果失败。……维新阵营其实还是先前的士大夫群体,他们虽然有了一些新观念、新思想,但阶级的局限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找到变法、变革的真正力量。

——摘编自《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1)根据材料一,写出该战争的名称,并概括这场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曾国藩上该奏折的背景及其根本目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变法内容主要反映了哪一阶级的愿望与要求。其中,最能体现该阶级利益的是哪一项内容?
(4)根据材料四,概括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戊戌变法的主要意义有哪些?
洋务运动使中华民族开始了强国之梦,给中国带来了西方文明的曙光,是中国处于十字路口时历史的选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18511875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

材料二   中国近代化经过洋务运动的努力,虽然远未成功,但却给中国的近代化,尤其是工业近代化,打下了一个薄薄的基础,也积累了一些符合中国国情的实现近代化的经验……当然,洋务运动,包括后来中国近代化的缓慢步伐带给中国的近代工业基础毕竟是太薄弱了……应该由近代化过程担负的改造整个社会面貌的历史任务远远没有完成。

——李德征《中外学者对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关系的几点看法》

材料三   作为中国近代化的最早尝试,洋务运动深刻动摇了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结构……这也意味着长期适用于农业社会和自然经济的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努力适应刚刚起步不久的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和商品经济的要求。

——摘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汉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摘编自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


(1)根据材料一,指出“粤匪扰乱”是什么历史事件?“曾姓时髦郎中”所开“洋务清火汤”的目的是什么?提出什么口号?
(2)根据材料二概括洋务运动的成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洋务运动“历史任务远远没有完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分析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