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8
中国共产党以敢为人先、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开创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新局面。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713日,中国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发函,要求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教材中的“八年抗战”一律修改“十四年抗战”。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起点是什么?它揭开了哪场战争的序幕?

材料二: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中华民族彻底觉醒了,包括国共两党在内的所有中华儿女,都聚集在抗战建国的大旗下,以民族大义为取舍,精诚团结,共赴国难。正是这种大局意识,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在总体上相互支持,互相配合,共同对敌,英勇抗战,直至取得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材料三: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

——节选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3)据材料三,打破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的是哪一次会战?

材料四: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的对外战争的胜利。由于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华民族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与侵略者进行殊死搏斗……正是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人民的奋斗终于取得了成效……中国收回了被割让和被侵占的土地……中国成为联合国的发起国和常任理事国,作为大国登上国际活动的舞台……


(4)材料四反映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其中“中国收回了被割让和被侵占的土地”指的是哪里?
22-23八年级上·湖南娄底·阶段练习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淞沪会战抗战胜利的进程及意义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7年1月3日,中国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发函,要求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将教材中的“八年抗战”一律修改为“十四年抗战”。

材料二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

——节选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而国共合作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国共分别主导的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中国的抗日战争之所以出现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与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既相区别又相互依存,形成共同对敌的态势,首先是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抗日战争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殊产物……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合作抗战是中国的制胜法宝》2015年9月19日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教材修改后的“十四年抗战”的具体标志和时间。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打破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是在哪次会战。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并分别列举一例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取得胜利的战役。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形成的抗战精神是什么?
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说法,有着广泛的民意基础和事实依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7年1月3日,中国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发函,要求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教材中的“八年抗战”一律修改为“十四年抗战”。

材料二: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

——节选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而国共合作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国共分别主导的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中国的抗日战争之所以出现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与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既相区别又相互依存,形成共同对敌的态势,首先是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抗日战争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殊产物…….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合作抗战是中国制胜法宝》2015年9月19日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开始的时间和历史事件。
(2)据材料二,打破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的是哪一次会战?列举中国人民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取得胜利的战役各一例。根据材料四,指出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关系。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形成的抗战精神是什么?
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说法,有着广泛的民意基础和事实依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713日,中国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发函,要求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教材中的“八年抗战”一律修改为“十四年抗战”。

材料二:“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交涉,听候中央处理。”

——19319月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19377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

材料三: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

——节选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而国共合作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国共分别主导的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中国的抗日战争之所以出现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与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既相区别又相互依存,形成共同对敌的态势,首先是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抗日战争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殊产物……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合作抗战是中国制胜法宝》2015919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十四年抗战”开始的时间和历史事件。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对待日军侵略的态度上,导致蒋介石从“力避冲突”转变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发动该历史事件的是哪两位将军?
(3)据材料三,打破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的是哪一次会战?根据材料四,指出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关系。
(4)材料三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根据材料四概括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表现。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形成的抗战精神是什么?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