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48
中国历史是一个连绵不断的演进过程,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内聚力不断增强。阅读
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于吐蕃。弄赞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

——《旧唐书》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主题:__________

唐朝

南诏的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册封,南诏王曾多次道子弟入唐学习。

元朝

中央设宣政院:地方上设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清朝

1653年顺治册封达赖喇嘛:1713年康熙册封班祥额尔德尼

1727年设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1751年在西藏地方设立噶厦

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确立金瓶掣签制度

(2)根据材料二,为表格拟定一个主题。并概括古代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有哪些。

材料三   各地域子文明兄弟民族汇聚滚动、血脉交融,共同缔造了中华文明的辉煌……历史上各民族之间既有和平交往,也有军事战争,彼此相互依存、相互吸收,血脉交融,联系越来越密切,逐渐形成一股强大的内聚潮流。

——摘编自李治安《中华文明多元融汇与大一统》


(3)结合材料三,尝试运用学过的史事,从“军事战争”角度分析“逐渐形成一股强大的内聚潮流”。
(4)综上所述,归纳历代王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措施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共同作用。
22-23七年级下·内蒙古赤峰·期末
知识点:唐与吐蕃西夏政权及与北宋的和战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西藏与新疆的治理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民族关系在中国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会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入蕃。弄赞率其兵次(到达)柏海,亲迎于河源。”

——《旧唐书》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2)材料二中的“朕”是谁?根据材料分析当时实行的民族政策。

材料三   从整体来考察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规律,不难看出,既有阶段性的友好,也有阶段性的战争。在和好阶段,双方都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好局面,尽量采取一些措施以求维持较长时间的和好;在战争阶段内,也有一些谋求和好的活动。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3)分析材料三,举出北宋时期“阶段性的和好”、“阶段性的战争”的事例。(各一例)

材料四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在这首歌中,有一个少数民族是在元朝时期由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来中国后与汉、蒙、畏兀儿等民族融合的结果。


(4)根据材料四,说明我国在元朝时期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

材料五 大事年表

时间事件
1653年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金册、 金印和“达赖喇嘛”封号
17世纪后期康熙帝三次亲征,平定蒙古族准噶尔叛乱势力
1713年康熙帝册封西藏另一位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18世纪中期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
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确定了金瓶掣签制度
(5)根据材料五,归纳清朝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管理的主要方式。
(6)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
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各地域子文明兄弟民族汇聚滚动、血脉交融,共同缔造了中华文明的辉煌。……历史上各民族之间既有和平交往,也有军事战争。彼此互相依存、相互吸收,血脉交融。联系越来越密切,逐渐形成一股强大的内聚潮流。

——摘编自李治安《中华文明多元融汇与大一统》

材料三:中国边疆最早确立于秦汉之际……在长期边疆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

——周平、李大龙《中国的边疆治理:挑战与创新》


(1)材料一中“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制度?根据材料概括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出从隋唐到明清时期,各民族之间既有“和平交往”,又有“军事战争”。请各举出一个事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的具体表现。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推动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的主要因素。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发轫与滥觞】

材料一   历史学家范文澜曾经指出:“从历史记载来看,秦以前,华夏族称它的祖国为中国,中国是华夏各国的总称;秦以后,中国扩大为当时境内各族所共称的祖国。所以,中国这一名词的涵义就是祖国,……朝代有兴有亡,一个代替一个,中国本身总是存在着,并且发展着。”这段话极其深刻地揭示了中华民族作为一个统一整体而不可分割的历史根源。

——摘编自陈喜波、韩光辉《中国古代“大一统”思想的演变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涵义的变化。

【融合与发展】

材料二   各地域子文明兄弟民族汇聚滚动、血脉交融,共同缔造了中华文明的辉煌。……历史上各民族之间既有和平交往,也有军事战争,彼此相互依存、相互吸收,血脉交融,联系越来越密切,逐渐形成一股强大的内聚潮流。

——摘编自李治安《中华文明多元融汇与大一统》


(2)请分别举出历史上各民族之间“和平交往”与“军事战争”的一个事例。

【治理与实践】

材料三

法律文件部分内容
第一条   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第二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 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
第五条   香港特别行政区不实行社会主 义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
第二条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两部法律文件在地方治理上体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制度建设与地方治理的历史启示。

【现实与未来】

材料四   台湾是中国的台湾。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

——摘编自: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4)依据材料四,指出“台湾问题”的性质是什么?
(5)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今祖国统一问题的看法。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