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59
舞蹈承载多元文化,体现对美的追求。阅读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以下是中国古代舞蹈相关的文物

   

材料二:北魏流行舞蹈“方舞”,舞者佩戴两件头饰,与汉族传统舞蹈“清商乐”相同;下装为白裤、乌皮靴,与西域“龟兹乐”“安国乐”相似。“方舞”音乐安徐、闲雅,近于汉族传统,而脚下动作繁杂丰富,具有西域风格。

——摘编自袁禾《中国舞蹈通史》

材料三:北宋民间舞蹈不仅出现于瓦子、酒楼,在城市街巷、乡村场院也发展起来。由若干表演者组成的舞队数量繁多,表演形式多样,并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创新。文化夜市开始出现,市民在支付费用后,就可以观看舞蹈等表演。观舞写词也成为宋代文人的风尚,据不完全统计,《全宋词》所录北宋时期描写舞蹈的词约有210首。

——摘编自李忻桐《北宋市民艺术研究——以宋人笔记为中心》


(1)从材料一中找出能说明以下主题的文物。(写序号)
中国境内文明起源:______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______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______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______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方舞”所体现的时代特征。结合所学,举出这一时期体现该特征的其他史实。
(3)根据材料三,概括北宋舞蹈艺术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2-23七年级下·广东佛山·期末
知识点:孝文帝改革的影响盛世经济的繁荣宋词西藏与新疆的治理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舞蹈承载多元文化,体现对美的追求

材料一 以下是中国古代舞蹈相关的文物

   

①舞蹈纹彩陶盆发现于青海省,属于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类型,距今约5000年

②西藏布达拉宫壁画(局部) 绘于17世纪,描绘了拉萨僧俗举行仪式,欢迎五世达赖喇嘛从北京返回西藏的场景

③敦煌莫高窟壁画(局部)绘于初唐,舞者赤脚袒腹,具有印度特点,伴奏所用的都昙鼓等来源于印度


(1)从材料一中找出能说明以下主题的文物。(写序号,多选、错选不得分)

中国境内文明的起源: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材料二 北魏流行舞蹈方舞,舞者佩戴两件头饰,与汉族传统舞蹈清商乐相同; 下装为白裤、乌皮靴,与西域龟兹乐”“安国乐相似。方舞音乐安徐、闲雅,近于汉族传统,而脚下动作繁杂丰富,具有西域风格。

——摘编自袁禾《中国舞蹈通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方舞”所体现的时代特征。结合所学,举出这一时期体 现该特征的其他史实。

材料三 北宋民间舞蹈不仅出现于瓦子、酒楼,在城市街巷、乡村场院也发展起来。由若干表演者组成的舞队数量繁多,表演形式多样,并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创新。文化夜市开始出现,市民在支付费用后,就可以观看舞蹈等表演。观舞写词也成为宋代文人 的风尚,据不完全统计,《全宋词》所录北宋时期描写舞蹈的词约有210首。

——摘编自李忻桐《北宋市民艺术研究——以宋人笔记为中心》


(3)依据材料三,概括北宋舞蹈艺术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材料四 从古罗马流传下来的舞蹈传统在中世纪被禁止。14、15世纪人性、个性的解放使人们可以率性而舞,被教会禁止的双人群蹈开始盛行。舞蹈活动是如此地普及与频繁,以至于教会不得不承认舞蹈的作用,放松对群蹈的限制。

——摘编自瓦尔特-索雷尔《西方舞蹈文化史》等


(4)依据材料四,说出14、15世纪前后欧洲舞蹈地位的变化。结合所学,说明变化原因。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体现了中国文化的自信。舞蹈承载多元文化,体现对美的追求。

材料一   以下是中国古代舞蹈相关的文物

①蹈纹彩陶盆发现于青海省,属于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类型,距今约5000年②西藏布达拉宫壁画(局部)绘于17世纪,描绘T拉萨僧俗举行仪式,欢迎五世达赖嘲嘛从北京返回西藏的场景③敦煌莫高窟壁画(局部)绘于初唐,舞者赤脚袒腹,具有印度特点,伴奏所用的都县鼓等来源干印度

材料二     北魏流行舞蹈“方舞”,舞者佩戴两件头饰,与汉族传统舞蹈“清商乐”相同;下装为白裤、乌皮靴,与西域“龟兹乐”“安国乐”相似。“方舞”音乐安徐、闲雅,近于汉族传统,而脚下动作繁杂丰富,具有西域风格。

——摘编自袁禾《中国舞蹈通史》

材料三   北宋民间舞蹈不仅出现于瓦子、酒楼,在城市街巷、乡村场院也发展起来。由若干表演者组成的舞队数量繁多,表演形式多样,并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创新。文化夜市开始出现,市民在支付费用后,就可以观看舞蹈等表演。观舞写词也成为宋代文人的风尚,据不完全统计,《全宋词》所录北宋时期描写舞蹈的词约有210首。

——摘编自李忻桐《北宋市民艺术研究——以宋人笔记为中心》

材料四   从古罗马流传下来的舞蹈传统在中世纪被禁止。14、15世纪人性、个性的解放使人们可以率性而舞,被教会禁止的双人群蹈开始盛行。舞蹈活动是如此地普及与频繁,以至于教会不得不承认舞蹈的作用,放松对群蹈的限制。

——摘编自瓦尔特·索雷尔《西方舞蹈文化史》等


(1)从材料一中找出能说明以下主题的文物。(写序号,多选、错选不得分)
中国境内文明的起源:_________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__________
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概括“方舞”所体现的时代特征。结合所学,举出这一时期体现该特征的其他史实。
(3)依据材料三,概括北宋舞蹈艺术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4)依据材料四,说出14、15世纪前后欧洲舞蹈地位的变化。结合所学,说明变化原因。
舞蹈承载多元文化,体现对美的追求,蕴含历史信息。阅读材料,完成探究。

材料一   以下是中国古代舞蹈相关的文物

①舞蹈纹彩陶盆发现于青海省,属于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类型,距今约5000②西藏布达拉宫壁画(局部)绘于17世纪,描绘了拉萨僧俗举行仪式,欢迎五世达赖喇嘛从北京返回西藏的场景③敦煌莫高窟壁画(局部)绘于初唐,舞者赤脚袒腹,具有印度特点,伴奏所用的都昙鼓等来源于印度
(1)从材料一中找出能说明以下主题的文物。(写序号,多选、错选不得分)
中国境内文明的起源:___________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___________
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___________

材料二   北魏流行舞蹈“方舞”,舞者佩戴两件头饰,与汉族传统舞蹈“清商乐”相同;下装为白裤、乌皮靴,与西域“龟兹乐”“安国乐”相似。“方舞”音乐安徐、闲雅,近于汉族传统,而脚下动作繁杂丰富,具有西域风格。

——摘编自袁禾《中国舞蹈通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方舞”所体现的时代特征。

材料三   北宋民间舞蹈不仅出现于瓦子、酒楼,在城市街巷、乡村场院也发展起来。由若干表演者组成的舞队数量繁多,表演形式多样,并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创新。文化夜市开始出现,市民在支付费用后,就可以观看舞蹈等表演。观舞写词也成为宋代文人的风尚,据不完全统计,《全宋词》所录北宋时期描写舞蹈的词约有210首。

——摘编自李忻桐《北宋市民艺术研究——以宋人笔记为中心》


(3)依据材料三,概括北宋舞蹈艺术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材料四   从古罗马流传下来的舞蹈传统在中世纪被禁止。1415世纪人性、个性的解放使人们可以率性而舞,被教会禁止的双人群蹈开始盛行。舞蹈活动是如此地普及与频繁,以至于教会不得不承认舞蹈的作用,放松对舞蹈的限制。

——摘编自瓦尔特·索雷尔《西方舞蹈文化史》等


(4)依据材料四说出14、15世纪前后欧洲舞蹈地位的变化。结合所学说明变化原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