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较难0.4 引用3 组卷69
改革和发展始终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两大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79年以前,梨园公社的小岗生产队是凤阳县出名的穷队。“工值一毛九,吃粮一百九”就是那时这个生产队社员常年的收入水平……从1957年到1978年的22年中,小岗生产队未能向国家交售一斤粮食,反吃了国家25万斤“返销粮”。1979年以来的两年半时间中,这个队就向国家交售了10万斤粮食,等于以前全队三年的粮食总产量。

材料二   40年来,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改不改”的回答更加坚定,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改什么”“怎么改”的认识更加一致,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民之所望,改革所向。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让发展活力充分迸发,让社会财富竞相涌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正是改革开放最本原的初心。……既坚持在立足国情中探索发展道路,又注重在放眼世界中把握时代潮流,打开国门搞建设,坚持开放优先,以开放促改革。……今日中国之开放,不只是与世界同行的自我发展,更是回击逆流、引领潮流的主动担当。

——《改革开放天地宽》

材料三   我们不忘初心,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四五代中国人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上下求索之路,在正确和错误、经验和教训中付出过高昂的代价,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艰辛奋斗70年、波澜壮阔70年,一个积贫积弱、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农业大国已经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王岐山在世界经济论坛2019年年会上的致辞

(1)根据材料一,指出小岗生产队在1979年前后粮食生产出现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改革开放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我国现代化进程的认识。
22-23八年级下·广东东莞·期中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的崛起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一脉相承又不拘定法的创新精神,是近代以来中国追寻梦想的逻辑,“变者,天道也”,但托古改制、变法维新等种种改良方案都无法实现救亡图存、振兴中华,承载着历史选择和人民冀望的中国共产党,把科学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启了中国历史上最为深刻的伟大革命,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开辟出一条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功道路,用伟大创造点亮伟大梦想的明灯。

材料二:40多年来,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改不改”的回答更加坚定,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改什么”“怎么改”的认识更加一致,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民之所望,改革所向。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让发展活力充分迸发,让社会财富竞相涌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正是改革开放最本原的初心。40多年来,既坚持在立足国情中探索发展道路,又注重在放眼世界中把握时代潮流,打开国门搞建设,坚持开放优先,以开放促改革。今日中国之开放,不只是与世界同行的自我发展,更是回击逆流、引领潮流的主动担当。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人民日报宣言:改革开放天地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中国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改革开放的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的时候,第三次工业革命已在世界范围内拉开了序幕,而中国还没有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不仅飞机、汽车、拖拉机不能建造,就连一块手表也制造不了,历史留给中华民族的时间不多了。

——摘自《强国之梦的初起》

材料二   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这样就为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创造了社会条件。

——毛泽东(1956年)

材料三   中国改革开放的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大事

1978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包干到户,实行____①____制。

1984年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国家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1997年

中共十五大召开,____②____成为指引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

199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____③____恢复行使主权。

材料四   我们不忘初心,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四五代中国人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上下求索之路,在正确和错误、经验和教训中付出过高昂的代价,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艰辛奋斗70年、波澜壮阔70年,一个积贫积弱、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农业大国已经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王岐山在世界经济论坛2019年年会上的致辞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建国初期怎样的经济状况?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计划?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何意义?
(3)请在材料三表格中①、②、③三处填写出正确的内容。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你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有怎样的认识?
改革与创新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津盛锡福帽厂挂上公私合营后的新厂牌

建国三十五年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已经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必须指出,这种优越性还没有得到应有地发挥……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

——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材料二:1979年以前,梨园公社的小岗生产队是凤阳县出名的穷队。“工值一毛九,吃粮一百九”就是那时这个队社员常年的收入水平…从1957年到1978年的22年中,小岗队未能向国家交售一斤粮食,反吃了国家25万斤返销粮。1979年以来的两年半时间中,这个队就向国家交售了10万斤粮食,等于以前全队三年的粮食总产量。

——摘编自陈锡文《巨大的变化,深刻的启示一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包干到户的典型调查》

材料三:经济特区的管理,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不损害主权的条件下,采取与内地不同的体制和政策,主要是实行市场调节…在计划、物价、劳动工资、企业管理和对外经济活动等方面,扩大地方权限,积极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着重发展外向型经济等。

——摘编自《关于广东、福建两省会议纪要》(19803月)


(1)根据材料一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家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采取的创举性政策。为了改变材料一文字中的“僵化”模式,我国进行了怎样的调整?
(2)根据材料二,指出小岗生产队在1979年前后粮食生产出现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设立经济特区的重要意义。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