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37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曾积极同世界各国交流:汉朝有这样一条路,沿着这条路,东方的丝织品及冶铁等技术相继传至欧洲,西方的汗血马、音乐等也纷纷东来;唐朝有这样群人,他们历经艰难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矢志不渝把盛唐文化传播四方……

材料二:1620年,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写道:这些发明(美索不达米亚的车轮、辘轴和滑轮,埃及的握杆和曲柄等)远不如三大发明那么显著……因为这三大发明首先在文学方面,其次在战争方面,第三在航海方面,改变了整个世界许多事物的面貌和状态。

材料三: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


(1)材料一中的“这条路”的名称是什么?根据材料一说说“这条路”有何作用?请列举“把盛唐文化传播四方”的一例史实。
(2)材料二中有关“航海方面”的发明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
(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朝实行的什么政策使其“与外界完全隔绝”?这一政策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2023·辽宁丹东·一模
知识点:陆上丝绸之路鉴真东渡指南针发明与使用海禁政策、闭关锁国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中外交往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也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曾积极同世界各国交流:汉朝有这样一条路,沿着这条路,东方的丝织品及冶铁等技术相继传至欧洲,西方的汗血马、音乐等也纷纷东来;唐朝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历经艰难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矢志不渝把盛唐文化传播四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唐朝“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把盛唐文化传播四方”的史实各举一例。

材料二“皇华使者承天救,宣布纶音往夷域。鲸舟吼浪泛沧溟,远涉洪涛渺无极。洪涛浩浩涌琼波,群山隐隐浮青螺。”(材料大意:强大的华夏使者乘承皇帝的旨意,到番夷地区传达皇上的诏令。庞大的船队在一望无际、波涛汹涌的蓝色大海中航行,隐约看得见两旁的青山和海中的海螺。

——(明)马欢:《灜涯胜览》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朝实行的什么政策使其“与外界完全隔绝”?如何评价这一政策?
(4)依据上述材料,归纳我国古代中外交往的发展趋势。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频繁,促进了我国与其他国家间的文明对话与经济交流。七年级(1)班准备举办一期关于“古代中外交往”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我们共同参与吧。

材料一   中国古代曾积极同世界各国交流:汉朝有这样一条路,沿着这条路,东方的丝织品及冶铁等技术相继传至欧洲,西方的汗血马、音乐等也纷纷东来;唐朝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历经艰难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矢志不渝把盛唐文化传播四方⋯⋯

材料二   两汉至唐代,中国对外交通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入宋以后,特别是南宋,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

材料三   “皇华使者承天救,宣布纶音往夷域。鲸舟吼浪泛沧溟,远涉洪涛渺无极。洪涛浩浩涌琼波,群山隐隐浮青螺。”(材料大意:强大的华夏使者乘承皇帝的旨意,到番夷地区传达皇上的诏令。庞大的船队在一望无际、波涛汹涌的蓝色大海中航行,隐约看得见两旁的青山和海中的海螺。

——(明)马欢:《瀛涯胜览》

材料四   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材料五   纵观中国历史,我国自汉唐始便是海洋强国,宋元延续了发达的对外贸易,直至明朝转折,清朝衰退,由海洋强国变为海洋弱国,其中教训深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唐朝“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把盛唐文化传播四方”的史实各举一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对外交通发生了什么变化?
(3)材料三中的船队最远到达的地方?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朝实行的什么政策使其“与外界完全隔绝”?如何评价这一政策?
(5)以史为鉴,你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上史实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