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23
根据所学知识,将下面内容的序号填入表格中。

①土地改革

1958-1978

③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有很大提高

④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及各自影响

事件时间内容影响认识
______1950-1952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从中国国情出发,制定恰当的政策;
3.经济政策的制定与调整要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5.要以民为本,保护农民的利益
6.要有创新精神。
农业合作化运动1953-1956______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农村生产力
人民公社化运动______提高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强调“一大二公”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至今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集体所有的土地包给农民使用______

22-23八年级下·河南南阳·期中
知识点:土地改革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根据全国解放后的新情况,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起,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到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结束。
材料二: 1953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各种互助合作的形式,把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农业经济,改造为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农业合作经济的过程。这一社会变革过程就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即指农业合作化运动。1956年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的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创造了条件。
材料三: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中国共产党1958年前后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中,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作的一项重大决策,进一步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制规模。它违背了生产关系要与生产力相适应的关系,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材料四:1978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将土地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经营权则分包给农户自主经营,形成了一套有统有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它纠正了长期存在的管理高度集中和经营方式过分单调的弊端,大大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大发展。
绘制一个表格,简洁直观地概况以上四则材料的基本内容。
(1)绘制一个表格,简洁直观地概况以上四则材料的基本内容。
(2)以上四则材料反应的主题是什么?谈谈你对土地制度改革的认识。
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历史事件时间主要内容历史意义
土地改革1950-1952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把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使新解放区3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调动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实行农业合作化。实现了土地公有,使得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978-至今实行“包干到户,包产到户”为主要内容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根本上克服了人民公社管理体制的弊端,打破了农业生产经营和生产上的“大锅饭”;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其后的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述的意思、清在括号内境“错误”;是以上材料没有渉及的,请在括号内填“不涉及”。
(1)土地改革运动和社会主义改造都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     
(2)土地改革运动的主要内容是要建立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4)安徽凤阳小岗村是全国率先搞“包干到户、包产到户”的典型。(     
(5)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农村土地政策进行了多次调整。(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