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35
中国共产党非常关注“三农”问题,不断调整农业政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全国已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条件下,全国新解放区有计划、有秋序、分期分批进行了土地改革。1950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公布,总的原则是“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区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到195212月,土地改革基本完成,3亿农民获得了7亿亩土地。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图1


图2

图3 安徽省凤阳县粮食产量变化   

材料三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业供给质量亟待提高;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新型农民队伍建设亟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乡村发展整体水平亟待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全国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次改革使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图1反映的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用怎样的方式?图2所示现象体现了哪一运动?
(3)据材料二图3可知,1980—1982年凤阳县粮食产量呈现什么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4)根据材料三,请你为乡村振兴提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22-23八年级下·湖北恩施·期中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全国已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条件下,全国新解放区有计划、有秩序、分期分批进行了土地改革。195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公布,总的原则是“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区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到1952年12月,土地改革基本完成,3亿农民获得了7亿亩土地。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老孙归社》                            《农村公共食堂又多又好》

材料三   

        凤阳县的粮食产量变化

材料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全国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此次改革使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中宣传画《老孙归社》反映的历史事件使农民走上了什么道路?图3《人民日报》报道的农村公共食堂体现了哪一运动?与材料一相比较,此时农村土地制度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3)根据材料三,1980——1982年凤阳县粮食产量呈现什么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4)根据材料四,你认为应当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