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4 组卷217
报刊是时代的印记,记载着社会的大事,反映着时代的特征,见证着社会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辛亥革命后,随着日本在华势力的增强和政治经济利益的扩大,日本在华新闻事业的发展势头不减,到1937年七七事变之前,已累计有中文报纸33种,试图影响中国读者和舆论,干预中国政治,体现出明显的政治倾向……七七事变后,日本相继在沦陷区新创办了三十种以上的中文报刊……它们大量刊登颂扬日本对华侵略战争和傀儡政权的报道,宣传“建立东亚新秩序”“治安强化运动”和“防共、剿共”。日本依靠这些通讯社和报刊,在中国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宣传网络,为其侵战争服务。

——摘编自易文《中文外报:一个独特的的研究视野》

材料三:下面是改革开放后某地区报刊行业发展概况表。

时间概况
1989年《成都晚报》的广告收入达600余万元,较1983年的56万元增长了近11倍
1995年《华西都市报》报刊,注重市民新闻的报道,关注报道角度与质量,赢得好评
2010-2015年《成都商报》已拥有500余万微博粉丝,官方微信关注粉丝也超过20万

——据秦绍德、沈国麟《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新闻事业发展的轨迹(1978-2000)》等


(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这些报纸和著作在当时起到了哪些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人在中国创办报刊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我国报刊行业的发展特点,并指出其反映了改革开放以后怎样的时代需求。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报刊在历史研究中作用的认识。
2023·广东东莞·一模
知识点:戊戌变法的经过九一八事变报纸衣食住行的变迁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