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4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项目隋初隋盛时结论
人口三千多万人四千六百多万人
垦田一千九百多万顷五千五百多万顷
粮仓长安太仓洛阳含嘉仓、洛口仓

材料二:魏晋以来,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仕途。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

——(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第二》


(1)结合所学,补全材料一中的结论部分。
(2)为改变材料二的状况,隋朝开创了新的选官制度。这一选官制度的创立有什么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朝灭亡的原因。
22-23七年级下·贵州贵阳·阶段练习
知识点:隋文帝巩固统治的措施隋灭亡与唐建立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人才是国家强大的重要因素,隋唐在人才选拔方面具有创新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员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隋唐时期……庶族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他们积极要求参政,希冀通过某种形式改变政治地位。而统一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的确立,又急需一大批有能力、有才华的官吏充实到官府机构中去,从而使政令畅通,官僚机构得以正常运转,实现进一步遏制地方割据势力、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目的。

——谢兰荣主编《中外教育简史》

材料三   (唐)太宗谓侍臣曰:“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

——《贞观政要》

材料四   宋朝读书风气很浓,人们希望用勤苦来获得学问,再以学问来打通权力之门。

——萧子文《简读宋朝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选拔人才的依据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科举制出现的原因有哪些。结合所学回答,该制度的作用有哪些?
(3)材料三反映了唐太宗什么样的治国思想?列举一例唐太宗“唯在得人”的史实。
(4)材料四中为方便宋朝读书人“打通权力之门”,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人才”与“国家”,谈谈你的认识。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