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较难0.4 引用5 组卷230
2022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开启一段美妙的博物馆研学之旅吧!请你在活动结束后完成本次研学任务单。

汉代“孔子见老子”画像石

第一站【走进“山博”——感悟文化特色】

现在看到的是山东博物馆馆藏的汉代“孔子见老子”画像石。它镌刻了两位伟大先贤的友好会面,记录了当时的思想碰撞。据统计,汉代“孔子见老子”画像石发现的数量以山东居多。

第二站【云游“国博”——提升民族自信】

参观了汉代“孔子见老子”画像石接下来,让我们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中国古代钱币”云平台专题展,对这次展览中三个单元的部分货币进行研究性学习。

单元典型货币简介
异曲同工

战国时期货币的最大特点是种类繁多,币制混乱,形成了多币制和多币型长期共存并用的特殊局面。
周圆函方

半两币制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货币立法,其形制是秦以后我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两千余年的钱币基本形制。
一纸千金

北宋前期出现纸币元朝是世界上最早实行统一的纸币作为基本货市制度的国家,是我国古代国家信用纸币制度的项峰。这一时期的纸币基本上已经具备了近代纸币的雏形。

第三站【畅游“联博展”——品味交流互鉴】

现在我们来到今天研学之旅的最后一站,“殊方共享——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这里展现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多样的文化。接下来,我们将遇见一只呆萌的“小狮子”。

名片
姓名:苏哈尔之狮出生时间:公元10世纪晚期的宋朝
家乡:中国现居住地:阿曼苏丹国国家博物馆
经历:经海上丝绸之路来到阿曼,于1981年在阿曼苏哈尔被考古发现。
(1)通过第一站的参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见老子”画像石在山东居多的原因。
合理想象他们围绕“治国方案”会展开怎样的对话。
(2)通过第二站的参观,概括战国到元朝货币发生了哪些变化并分析变化带来的影响。
(3)如果文物会说话,第三站中呆萌的“苏哈尔之狮”将会如何介绍海上丝绸之路呢?
(4)同学们,快乐研学结束了,你认为博物馆可以给予我们怎样的“力量”?
2023·山东济南·一模
知识点: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和影响陆上丝绸之路纸币的出现及作用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博物馆见证了历史和文化的力量。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开启一段美妙的博物馆研学之旅吧!请你完成本次研学任务单。

第一站【走进“山博”——感悟文化特色】

          汉代“孔子见老子”画像石

现在看到的是汉代“孔子见老子”画像石。它镌刻了两位伟大先贤的友好会面,记录了当时的思想碰撞。据统计,山东作为汉画像石的主要出土地区,孔子图像占据出土画像的大部分。

(1)通过第一站的参观,结合所学,归纳“孔子见老子”时围绕治国策略产生的“思想撞”,分析在“汉画像石”中“孔子图像”占据大部分出土画像的的原因。

第二站【云游“国博”——提升民族自信】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中国古代钱币”云平台专题展。

异曲同工周圆函方一纸千金

战国货币



战国时期货币的最大特点是种类繁多,市制混乱,形成“多币制和多币型长期共存并用的特殊局面。

秦朝半两钱

半两制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货币立法, 其形制是秦以后我国不至整个东亚地区两千余年的钱币基本形制。

元朝中统元宝交钞

北宋前期出现纸币。元朝是界上最早实行统一的纸币作为基本货币制度的国家,是我国古代国家信用纸币制度的顶峰。

(2)通过第二站的参观,概括战国到元朝货币发生的变化? 并结合所学,指出其反映的历史趋势。

第三站【畅游“南海展”——品味交流互鉴】

现在我们来到今天研学之旅的最后一站---海南省南海博物馆,通过文物、历史文献、照片、复原场景、多媒体等展示方式,反映了南海几千年的文明史。接下来,我们将遇见一艘神秘的沉船:

南宋沉船“南海1号”遗址正射图
材料三:“南海1号”残长22.95米、宽9.85米——摘编自光明日报报《一船尽观宋代海上丝烟之路繁盛》

(3)根据材料三,你能找到哪些有关宋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历史信息?
(4)你认为博物馆可以给予我们怎样的“力量”?
每年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开启一段美妙的博物馆研学之旅吧!游览后请你完成本次研学任务单。
第一站【走进“陕博”——领略“万国衣冠拜冕旒”】

藏品介绍

图为陕西乾县唐朝章怀太子墓壁画《客使图》(部分)。该壁画展现了三名唐朝官员(左)在接见使节时的“大国外交”场景,这些使节可能来自东罗马帝国、新罗和唐朝东北少数民族地区,他们在向唐朝的代表表达敬意。

《客使图》

现存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第二站【云游“世遗”——聆听“涨海声中万国商”】接下来,让我们走进“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云展厅,对世界遗产城市泉州进行研究性学习。


泉州市舶司遗址

泉州出土宋代海船
第三站【文明“互鉴”——共筑“世界文明多样性”】现在我们来到今天研学之旅的最后一站,“马可·波罗”专题展,这里展现了宋元时期交通的发展和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

元代急递铺令牌


急递铺是元代驿站中的一种,主要传递紧急军情。《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大汗有无数铺卒,日夜递送十日路程之文书消息。缘铺卒递送,日夜皆然,脱有必要时,百日路程之文书消息,十日夜可以递至,此诚伟举也。

扬州马可·波罗纪念馆


1282年,马可·波罗自大都沿着大运河南下前往扬州赴任。《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每年有大批的谷米运集在瓜州(今扬州),其中绝大部分是运往汗八里城,供给皇帝的臣民。

德化窑青白釉印花四系罐


德化白瓷是泉州港口进行海外贸易的重要商品。《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此处造碗及瓷器既多且美。

(1)请你再列举一例外国使者来唐朝学习的相关史实。通过第一站的参观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客使图》体现了唐朝对外政策具有怎样的特点。
(2)请结合图示,分析宋元时期泉州出现“涨海声中万国商”现象的原因。
(3)通过第三站马可·波罗的见闻,根据②③说明元代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示例除外)

示例:①说明了急递铺是元朝驿站的重要方式,体现了元朝陆上交通的发达。


(4)同学们,快乐研学结束了,你认为博物馆可以给予我们怎样的“力量”?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