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66
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因中国政府施加于在中国旅居的英国臣民的损害,以及对于英国国主的亵渎,特向中国皇帝要求赔款和昭雪,英国女王陛下已调派海陆军队前往中国海岸。

——18402月《巴麦尊子爵致大清皇帝钦命宰相书》

材料二: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幅员广大的帝国,不顾时势,仍然安于现状……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这样一个帝国终于要在这样一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

——马克思《鸦片贸易史》

材料三:(在这场战争中)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也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辗转移时……是技不熟也。兵丁似此相距十里八里,彼此不见面而接仗者,未之前闻,故所谋往往相左。

——林则徐《致姚椿、王柏心》


(1)从材料一来看,英方认为发动战争的原因是什么?你是否认同该观点?并说明理由。
(2)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3)从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中我们获得哪些启示?
22-23八年级上·湖北武汉·期中
知识点:鸦片战争的背景鸦片战争的影响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林则徐

材料二   马克思曾说: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

材料三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幅员广大的帝国,不顾时势,仍然安于现状……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这样一个帝国终于要在这样一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

——马克思《鸦片贸易史》

材料四   (在这场战争中)彼之大地,远及十里内内外,若我地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连声不断,我放一地后,须辗转移时……是技不熟也。兵丁……似此相距十里入里,彼此不见面而接仗者,未之前闻,故所谋往往相左。

——林则徐《致姚椿、王柏心》

(1)根据材料一表达了林则徐的什么决心?能证明他这一决心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英国以这一事件为借口发动了对中国侵略的什么战争?
(2)根据材料二回答,“旧制度”指什么制度?中国在炮口逼迫下打破隔绝状态的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具体有哪些?什么影响?
(3)材料三、四分别从什么视角解释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为什么材料三和材料四对鸦片战争失败原因的结论会不同?
中国近代史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那次的战争我们称为鸦片战争,英国人则称为通商战争,两方面都有理由。美于鸦片问题,我方力图禁绝,英方则希望维持原状:我攻彼守。关于通商问题,英方力图获得更大的机会和自由,我方则硬要维持原状,彼攻我守。就世界大势论,那次的战争是不能避免的。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法]维克多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材料三:



材料四: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19世纪70年代以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1)根据材料一回答,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反映的罪行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两次鸦片战争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在地理分布上的共同特点。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近代史突出的时代特征。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